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商家订单剧增与行业理性回归的双重考量

大额补贴正推动外卖订单快速增长,消费者习惯因此改变。4月起,京东、阿里和美团相继加大补贴力度,带动商家销量显著提升。

京东外卖于4月11日上线百亿补贴,6月1日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阿里旗下饿了么宣布“饿补超百亿”大促,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的日订单数已超4000万单。本次补贴重点覆盖咖啡奶茶品类,库迪咖啡美式售价低至5.9元,瑞幸多款产品活动价同为5.9元。

商家销量猛增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计划加盟。以库迪咖啡为例,北京目前开业门店不到400家,待开业300家。推广人员表示,低价是公司战略政策,平台与商家共同承担成本,最终给到商家的价格可覆盖成本。

新平台入局促使老玩家加码补贴。厦门寿司商家陈晨透露,饿了么和美团红包力度明显增加,店铺日单量从200单增至300单,增长50%。虽然商家需承担部分补贴成本,但因订单量同步增长,利润并未受显著影响。

然而,商家对长期补贴效果存疑。陈晨担心停止补贴后订单会快速下滑,形成“秋后算账”的局面。泉州肉粽店老板李琦认为,补贴停止虽会产生短期影响,但长期看消费行为仍会回归正常。

网经社分析师陈礼腾指出,补贴对各方均有影响。消费者短期内享受低价商品,但可能形成价格依赖;平台面临巨额补贴成本和系统压力;中小商家在补贴内卷中生存压力加剧。

部分商家已陷入内卷困境,平台调整补贴承担比例至5:5甚至7:3,导致商家利润下降。同时,星巴克宣布降价应对行业竞争。陈礼腾预计,补贴大战持续期不会超过1-2年,商家和消费者将逐步回归理性。

监管部门已关注相关情况。5月,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要求规范经营,维护多方权益。当前,外卖行业竞争维度扩展至品牌营销、技术创新和骑手权益保障,政策监管力度加强。

从行业角度看,平台应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唯有通过技术驱动降低成本、实现合规经营,才能达成多方共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