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冲刺港股IPO,欲借全球化破局提升估值

近期,牧原股份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中信证券、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担任联席保荐人。作为全国最大的养猪企业,牧原股份此次IPO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出海”破局,赋能全球生猪养殖行业。

目前,牧原股份的出海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2024年,公司与BAF越南农业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提供猪舍设计、生物安全管理等服务,标志着其国际化进程迈出第一步。然而,对比其他已开展成熟全球化业务的企业,如美的集团和恒瑞医药,牧原股份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尚显薄弱。

数据显示,牧原股份2024年的营收完全来自国内市场。作为周期性行业龙头,公司在2011年至2022年间实现快速发展,生猪出栏量由60.92万头增长至6120万头,增幅接近30倍。凭借“自繁自养”体系,牧原股份成为行业领军者,但市场对养殖行业的偏好仍然较低。

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牧原股份分别实现净利润132.7亿元、-42.63亿元和178.8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销售生猪2265.8万头,屠宰532万头,同比增长81%,实现净利润44.91亿元,同比增长288.79%。尽管业绩亮眼,其股价年内涨幅仅为13.89%,总市值为2391亿元。

近年来,牧原股份逐步从扩张转向降本增效。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流动负债分别为155.888亿元、310.762亿元和241.579亿元。一季报中,公司提出进一步降低负债率和负债规模的目标,并计划通过智能化研发将2025年养殖端成本降至每公斤12元。

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并非首家尝试国际化的猪企。新希望六和已在越南建立完整产业体系,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19.44%;海大集团同期海外饲料销量达236万吨,同比增长40%。相比之下,牧原股份在国际化方面并无明显先发优势。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行业走出周期底部,牧原股份若能成功登陆港股,或对其估值修复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