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机器人行业淘汰赛开启,橡鹿科技杨建成谈落地挑战

去年年初,斯坦福大学团队开发的Mobile ALOHA炒菜机器人视频在网络走红。该机器人配备双臂与轮式底盘,能够完成打鸡蛋、切菜、炒虾等全套流程动作。

然而,Mobile ALOHA距离进入普通厨房仍有距离。据斯坦福团队介绍,该机器人设计偏向实验室研究,存在体积大、动作慢、自主性不足等问题,目前不具备量产条件。

在国内,南城香、乡村基旗下大米先生、小菜园等连锁快餐厅已部署上万台炒菜机器人。此类机器人外形更像“大号洗衣机”,配备锅体、搅拌铲、投料系统等部件,运动模式相对固定。

这类机器人可控制搅拌爪按特定轨迹和速度运动,高效完成预设炒菜动作。适合复刻如鱼香肉丝、番茄炒蛋、宫保鸡丁等标准化菜品。

橡鹿科技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炒菜机器人创业公司之一。公司由原美团S-team高管郭庆与前去哪儿网产品总监、香格里拉集团CTO杨建成联合创办。

杨建成表示,2021年前市场对炒菜机器人普遍持怀疑态度:餐饮业不信任机器人出餐稳定性、机器人价格高昂、此前十余年未见明显落地成果。

橡鹿科技选择从头部连锁餐厅切入市场。公司研发的美膳狮AI炒菜机器人已有七条产品线,获得多家连锁餐厅、学校与企业食堂订单。

为满足客户对菜品一致性的要求,橡鹿提出两个核心指标:一万台机器炒同一道菜口味一致;一台机器炒同一道菜万次口味一致。

为实现上述目标,橡鹿在硬件方面统一标准生产锅体、搅拌爪等零件,并在出厂前测试温度、搅拌力度等参数。机器人在炒菜过程中实时记录油盐用量、烹饪时间等数据。

公司将所有机器人收集的数据存入云数据库,持续调试升级算法,提高炒菜精度。在与连锁餐厅合作时,团队常带机器人进后厨与人类厨师比试。

杨建成认为,机器人参与试菜相当于进行“图灵测试”,需达成三个目标:复刻人类厨师口味、稳定出餐、带来正向收益。

演示显示,炒制小炒黄牛肉,人类厨师通常耗时10分钟,机器人只需3至5分钟。工作人员称,单人最多可同时管理三台机器人,效率翻倍。

随着国内机器人行业升温,“机器人是否必须人形”“何时能真正干活”成为讨论焦点。杨建成经常被问及为何炒菜机器人不装机械臂或做人形。

他解释称,机器人形态应服务于实际需求。目前炒菜机器人形态已在客户交付中验证为最优解,符合短期内进入真实餐饮流水线的目标。

杨建成指出,AI与机器人产业尚处早期阶段。业内共识认为垂直化是生存关键,即找到具体落地场景并满足行业需求。

成立三年,橡鹿科技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数亿元,投资方包括京东、腾讯、IDG、源码资本等。

炒菜机器人赛道竞争激烈。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3年线上烹饪机器人品牌已达25家且持续增长。杨建成估计,目前大规模交付厂商超过100家。

连锁餐饮企业对炒菜机器人需求上升。小菜园招股说明书显示,计划采购3000台机器人,单台价格5万元,总计投入1.5亿元。

杨建成表示,2021年创业时市场仍属邀请赛,现已进入淘汰赛阶段。目前国内炒菜机器人总保有量接近2万台,头部客户基本覆盖。

淘汰赛阶段,公司计划扩大量产,预计明年出货量接近5万台,未来突破10万台规模,推动行业商业化落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