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消费贷利率不得低于3%的监管要求下,基层员工间的消费贷竞争并未停止,反而催生了任务互换等潜规则。6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社交平台上,“同城银行人互换消费贷任务”的信息频繁出现,从股份制银行到城农商行的个贷经理、柜员通过互相引导客户扫码测额完成考核指标,甚至有员工自掏腰包补贴客户。
这一现象在年中考核节点尤为突出。多位银行从业人员表示,消费贷任务与收入直接挂钩,完成指标是获取提成和奖金的关键。除个贷经理外,部分柜员也因银行下达的指标参与其中。互换内容大多以扫码测额为主,同城之间合作,客户经理互相引导各自名下的贷款客户完成对方任务。
每位贷款经理拥有专属二维码,扫码记录关联个人业绩系统。一名入行仅一年的柜员李林(化名)表示,由于缺乏客户资源和拓展经验,为完成季度至少一个的任务量,只能依靠互换方式,并私下向客户补贴50元以提高积极性。
业内分析指出,此类行为虽短期提升任务完成率,却扰乱市场秩序,增加运营成本,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影响行业健康发展。此外,尽管监管明确消费贷利率不得低于3%,部分银行仍存在线上线下利率差异问题,最低可做到3.05%。
专家认为,任务互换实质是不合理考核机制催生的畸形产物,掩盖业务短板,损害客户利益,削弱银行长期竞争力。建议构建灵活且注重长期发展的KPI体系,结合服务质量、风险管理等因素综合评估员工表现,鼓励关注长期客户关系和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