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迎新时代:双抗与ADC联合疗法突破临床瓶颈

2023年底,PD-1联用ADC治疗一线实体瘤疗法获得FDA上市批准,K药+Padcev在一线治疗局部复发性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中实现PFS、OS两项指标接近翻倍式获益。

K药联合不同靶点的ADC在非小细胞肺癌、三阴性乳腺癌等一线治疗早期临床中展现出良好抗肿瘤活性,预示其有望突破大瘤种治疗限制。

2025年6月20日,罗氏宣布CD20xCD3双抗Lunsumio+CD79b ADC Polivy组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三期SUNMO研究成功,较对照组化疗方案呈现强阳性结果,标志T细胞衔接器+ADC联合疗法商业化阶段临近。

该组合疗法可能引发T细胞衔接器交易回暖及CD3双抗ADC研发热潮。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占全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30%,中国占比达46%,每年新增患者约30万至40万例。

约40%的DLBCL患者在一线治疗后出现难治性疾病或复发,现有治疗手段有限且预后较差。CAR-T、CD20xCD3双抗联用化疗已在此领域取得疗效突破。

Lunsumio+Polivy组合在不适合移植的R/R DLBCL患者三期SUNMO研究中,mPFS为11.5个月,对照组为3.8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9%;客观缓解率70.3%,完全缓解率51.4%。

75%的完全缓解患者一年后仍处于缓解状态,而对照组为44.1%。安全性方面,CRS发生率为25%,仅少数患者经历2级或3级CRS事件,未见ICANS,治疗中断AE更少。

安进DLL3/CD3双抗与宜联生物B7H3 ADC、默沙东DLL3/CD3双抗与*三共B7H3 ADC均在探索小细胞肺癌联合治疗潜力。

BioNTech公布DB-1305(TROP2 ADC)+PM8002(PD-L1/VEGF双抗)联合治疗实体瘤数据,在铂耐药卵巢癌亚组中ORR为54%,DCR为77%,显著优于单药疗效。

安全性数据显示,联合疗法≥3级TRAE发生率与单药相似,未见叠加风险。BioNTech正推进PD-L1/VEGF双抗与多款ADC联合应用,覆盖各大实体瘤适应症。

康方生物AK112计划与辉瑞ADC启动联合试验,三生制药SSGJ-707与百利天恒合作探索EGFR/HER3双抗ADC联用效果。

维立志博LBL-058作为全球首个DLL3/CD3 ADC,采用TOP1i有效载荷设计,在DLL3阳性肿瘤模型中实现免疫激活与精准杀伤。

映恩生物DB-1419是全球首个B7H3/PD-L1双抗ADC,由人源化双抗、可切割连接子和创新毒素组成,在晚期实体瘤模型中表现更强肿瘤抑制能力。

DB-1419正在进行全球1/2a期临床试验,基于B7H3 ADC与PD-L1 ADC已有临床证据,具备继承双重机制优势的潜力。

肿瘤治疗正在快速迭代,未来企业需拥有PD-1/X双抗、TCE管线矩阵及广谱ADC资产以维持竞争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