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正加码外卖基础设施建设,推出名为“浣熊食堂”的共享厨房项目。自去年底在北京、杭州等地试运营以来,已落地10家门店。未来三年,美团将在全国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以此重构外卖行业食品安全标准,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目前,“浣熊食堂”已吸引老乡鸡、德克士、全聚德、云海肴等超过100个餐饮品牌入驻,服务消费者达数十万人。“浣熊食堂”负责人初征表示,该项目向所有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餐饮商家开放,提供从选址、食材采购到配送的全链条支持。
平台将与商户共建可追溯供应链及透明化运营体系,包括食安日记、“明厨亮灶”直播、餐食封签技术等手段提升外卖食品透明度。同时,美团将为每家店铺生成“食品安全指数”,纳入运营考核体系,帮助改善运营细节。
在选址方面,依托美团线上数据系统,对城市商圈供需关系进行深度解构,实现精准定位,确保订单流量并控制租金成本。美团还宣布投入1000亿元用于行业扶持,包括硬件补贴和流量支持,预计年内拓展至20万家门店开通“明厨亮灶”直播。
不同于传统“二房东”式共享厨房,“浣熊食堂”不仅提供场地,还参与全流程运营,形成“拎包入住+供应链集采”模式,强化平台壁垒。其跨店点餐功能也提升了用户选择灵活性,通过灵活调度机制保障用户体验。
在初期运营中,“浣熊食堂”面临诸多挑战,如排烟系统不足导致串味等问题,目前已转向自建项目解决。管理方式也由单向巡检转变为“商家自检+平台督导”的双向治理模式,构建责任共同体。
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指出,实体网点布局虽带来固定成本压力,但可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实现多品牌协同与骑手效率优化,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卢克林认为,美团正整合大量餐饮资源,构建高效协同生态系统,巩固其在外卖行业的领先地位。随着“浣熊食堂”迈向规模化扩张,标准化建设、区域适配性、成本控制等将成为重点考量因素。
林先平进一步指出,美团通过拼好饭、卫星店、明厨亮灶专区、“浣熊食堂”等产品组合,构建完整用户需求图谱,形成多维竞争壁垒。各业务单元间的数据互通与协同效应,使后来者难以突破。
卢克林强调,随着门店数量增长,食品安全管控难度上升,需建立完善监管体系以保障质量。此外,配送效率与跨店点餐的复杂性也将对调度系统提出更高要求,市场竞争激烈背景下,品牌推广与市场认知同样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