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剧近期在美国市场引发关注。
据都市快报橙柿互动报道,中国短剧已成为部分美国影视人的“救命稻草”,一些三线演员的日薪上涨至原来的7倍;部分爆款短剧以17万美元成本实现200万美元收入。一位曾参与《教父》拍摄的资深选角导演也主动寻求相关合作机会。
电影人高峰表示,采用“抄中国作业”的方式在美国制作短剧,累计票房已超7000万美元。其团队一年可制作45部短剧,“50%的演员当天收工即可领取现金”,每天工资发放总额达7.5万美元。
高峰执导的短剧《The Divorced Billionaire Heiress(离婚的亿万富翁女继承人)》于去年在美国大热,三个月票房达到2500万美元,刷新2024年行业纪录,位居北美短剧市场第一。该片制作成本约20万美元。
短剧自媒体“短剧自习室”创始人梁丽丽介绍,海外前20名短剧应用中,有18款来自中国团队,其中头部效应显著,仅4%平台占据80%市场收益。从区域分布来看,欧美市场贡献最大,其次是东南亚、拉美、日本和韩国。
DataEye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中国短剧下载量超过2.7亿人次。截至3月,海外市场上的中国短剧App数量增至237款,同比增长近4倍。
在2025微短剧出海品牌大会上,新美集团影视事业部总经理鲍小华指出,微短剧行业是内容产业的“效率革命”。其产品形态具有高度融合性,能与电商、文旅等行业联动,为资本提供广阔投资空间。
亚投(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谭志勇认为,从消费者角度看,微短剧契合现代人碎片化娱乐需求,并不断推出新玩法吸引用户。对于To C端投资而言,微短剧具备广泛的受众基础。
STOREEL联合创始人张睿提出,虽然基于“最大公约数”开发题材能降低风险,但也可能抑制创新。因此,在短剧出海过程中需平衡原创与本土化内容比例,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