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土拍升温,房企竞逐核心地块

6月30日,多个热点二线城市迎来上半年土地市场收官之战。

成都、武汉、天津等城市上演激烈土拍大战,房企积极“围猎”优质地块。这场争夺不仅刷新区域地价纪录,也反映出开发商对二线城市的布局逻辑。

以武汉为例,P(2025)049号新兴街二、三期地块吸引11家开发商争抢,现场经历106轮竞价后,绿城以楼面价2.79万元/平方米、总价6.65亿元、溢价率54.36%成功竞得该地块。

武汉市土地交易中心表示,这是近年来单宗住宅项目参与人数最多、楼板价最高、溢价率最高的地块,同时创下武汉住宅楼板价历史第二高纪录,仅次于2020年华润拿下的地块。

除武汉外,成都、杭州、济南等多个二线城市土拍热度持续攀升,成交价格屡创新高。

成都成为今年土拍热点。招商蛇口年初以总价27亿元、楼面价31100元/平方米、溢价率70.43%拿下高新区大源地块;建发在3月以楼面价41200元/平方米、溢价率106%竞得锦江区金融城三期地块,创下成都新高。

6月19日,成都推出两宗地块,其中锦江区茶厂地块吸引多家房企参拍,最终由国贸地产以总价23.26亿元、楼面价35500元/平方米、溢价率75.74%竞得。

另一宗武侯区地块则由中铁建以楼面价16600元/平方米、溢价率16.90%竞得。6月30日,金牛区地块由中能建以楼面价20200元/平方米、溢价率23.93%拿下,板块楼面价首次突破2万元/平方米。

杭州同样土拍火热,蒋村低密度地块由建发以总价34.34亿元、楼面价88029.06元/平方米、溢价率115.39%竞得,刷新杭州楼面价纪录。

滨江集团也在本地多次出手,分别以溢价率71.25%和69.86%夺得湖墅民生药厂地块与奥体水电新村地块。

建发继续转战重庆,在江北区长安三厂地块以楼面价13923元/平方米、溢价率29.64%再次胜出。

武汉傅家坡047号地块由建发击败保利、华润、绿城等开发商,以12.2亿元、溢价率22.42%竞得。

中海虽在成都、杭州等地未有斩获,但在天津陈塘庄F9地块以7.4亿元、溢价率11.45%拿下,并于济南历下区文博西片区地块竞得组合地块,总价约32.74亿元,溢价率11.1%,其中两幅住宅用地楼板价达20232元/平方米,创济南单价“地王”。

2025年上半年全国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幅超两成,平均溢价率10.3%,较去年同期提升6.2个百分点。

二线城市平均溢价率为14.3%,超过一线城市11.9%。

同策研究院宋红卫指出,开发商更聚焦热点城市核心地块,这推动了楼板价上涨。

开发商普遍强调“安全”策略,倾向于在核心城市高溢价拿地,避免投资不确定性较大的城市。

一名成都本土开发商表示,成都新房市场累计成交同比增长10%,豪宅成交量接近去年全年一半,人口净流入带来市场支撑。

央企开发商人士称,核心地段安全性更高,当前拿地逻辑主要看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及人口流入情况。

部分地方国资房企人士认为,核心城市稀缺性豪宅具备穿越周期能力,开发商因此更愿意布局。

行业洗牌加速,资金实力更强的大型房企在优质地块竞争中更具优势,可能挤压中小房企空间。

四川邦泰集团近年加大外拓力度,前往昆明、西安、武汉等城市落子;而新希望地产则选择通过合作方式开发郫都区地块。

尽管二线城市“地王”频现,但整体土地市场仍呈现分化态势。

6月30日武汉5宗地块中仅2宗溢价成交,其余底价成交;天津当日15宗地块中仅中海竞得地块为溢价成交。

杭州上半年63宗宅地中47宗溢价,26宗溢价率超40%,但仍有不少地块底价成交。

成都年内49宗宅地中仅25宗溢价成交,11宗溢价率超30%。

苏州上半年35宗宅地中12宗溢价,其中东板桥河西地、吴中区地块溢价率分别为45.3%、39.3%。

民营开发商人士表示,“地王”热度易显土拍市场火爆,实则房企拿地重心仍在核心城市核心地块。

数据显示,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降幅较上年收窄,但较1-4月有所扩大。

楼市分化明显,一线城市表现较强活力,核心二线城市如杭州、成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实现增长。

中指研究院认为,北上深杭等热点城市核心地块因稀缺属性仍将频繁出现高溢价成交。

部分房企调整战略,暂停二线城市投资,主攻一线城市。

某地方国资房企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拿地重点转向深圳、上海,其他城市暂时搁置。

上海大华相关人士也表示,今年主要关注上海市场,不再考虑杭州、苏州等地。

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行业正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房企需精准把握城市价值、优化产品结构、控制资金风险,才能在波动中稳固生存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