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龙头企业正在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不仅美的、海尔、海信等大型企业,清洁电器和厨房电器龙头企业也纷纷入局,行业处于“敲锣打鼓开张期”,各方借此探索新的增长点。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家庭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普及要到2030年以后。家电企业拥有家庭场景数据、品牌渠道等优势,但需弥补AI算法、运动控制等弱项,能否抢到“入场券”还需经历一段时间的“长跑”考验。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智能家居事业群总裁王建国7月9日在轻工业百强企业新质发展产业大会上演讲时透露,未来三年拟投入至少500亿元研发资金,重点布局AI大模型、新能源、机器人、具身智能、健康医疗等前沿领域。
目前,美的自研工业人形机器人“美罗”已在美的荆州洗衣机工厂实习超过两个月,尝试部件送检、设备检测、补充润滑油、消防和设备巡检等工作,下半年还将在一些门店部署。美的去年下半年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研发,布局核心部件,并在软件方面布局具身智能大小脑等技术。
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孙年祥7月2日在美的智慧楼宇TRUE大会上透露,人形机器人是其九大研究方向之一,包括研究具身智能、家电机器人化;同时研究运控及安全技术、机电设计、精密传动和电机驱动;智能创新方向还包括AI科学、视觉导航等。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近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海尔已经布局了机器人产业,既有工业机器人,也做家用机器人,未来可能发展人形机器人,并与宇树科技探讨合作机会。他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应以场景应用为牵引。
目前海尔集团已在清洁类机器人领域突破,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已上市,还在布局AI运动外骨骼机器人、洗护机器人,未来将聚焦家政、养老、陪护三大场景。今年3月,海尔智家旗下海尔兄弟机器人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与星动纪元在上海签约合作,打造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小星”亮相AWE2025。
海信也在加快机器人等AI相关产业布局。海信集团经营范围变更,新增智能机器人研发、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制造。去年,海信获批筹建山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参与国家《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编制,联合上海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成功获批国家“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项目。
除了美的、海尔、海信,科沃斯、石头科技、追觅等清洁机器人企业也在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石头带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已上市,追觅推出带机械手的样机并参股魔法原子。科沃斯副董事长钱程今年3月向媒体透露,科沃斯会投资打造家庭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仍在摸索。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成立嘉兴方觉机器人产业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方太在AWE2025展示了带机械臂的AI健康烹饪系统。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分析说,机器人在生活场景有巨大潜力,预计今后人形机器人将更多面向居家养老需求。他认为当前家电龙头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是“敲锣打鼓开张期”,它们都在探索未来的增长点,机器人有望成为下一个增长点。
罗清启指出,人形机器人背后涉及电池、芯片、电机、软件、机械体五大关键子产业,还需要大量数据训练。因此,人形机器人要尽早“入户”,学会做家务仍有很长过程,家电企业在摸索中避免踏错节拍。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认为,家电巨头切入机器人赛道有多重战略考虑:一是产业升级需求,二是技术协同,三是利用家庭场景数据,四是整合品牌渠道资源。
与传统人形机器人玩家相比,家电龙头企业强在机电一体化、规模化生产,弱在运动控制、AI算法;供应链管理能力有望降低硬件成本;深耕家庭需求,产品定义贴近实用场景;可依托家电渠道快速铺货,实现生态协同。
卢瀚宸指出,清洁机器人企业切入人形机器人是场景自然延伸,优势在于掌握SLAM导航、环境感知、避障等技术,拥有量产经验,用户对清洁功能付费意愿已被验证,挑战在于突破双足平衡、精细操作等关键技术。
卢瀚宸预计,家电龙头企业与清洁机器人企业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路径不同,家电巨头将偏向“全场景服务中枢”,而清洁机器人企业可能优先开发特定功能模块,再逐步向通用型机器人演进。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计,家庭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的普及时间要到2030年以后,具备技术整合能力、场景定义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才能胜出并拿到“入场券”。
卢瀚宸提醒,家庭服务机器人有望成为家电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但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仍是关键胜负手,企业需要放弃“技术炫技”,回归场景痛点,方能在未来十年赢得更多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