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北交所市场火热,新三板市场掀起挂牌热潮。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共有158家企业挂牌新三板,较去年同期增长41%。截至2025年6月30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达到6060家。
从挂牌节奏来看,2025年上半年各月挂牌企业数量分布均衡。其中,6月新增挂牌企业13家。7月1日至13日,又有6家企业完成挂牌。此外,截至7月13日,处于审查环节的企业共计141家。
近年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持续增长。自北交所开市以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稳步上升,2021年至2024年分别新增91家、270家、326家和350家。
从企业业绩表现看,Wind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增的158家企业中,最近一年营收规模平均值为9.75亿元,中位数为4.81亿元;净利润平均值为6399.67万元,中位数为5331.49万元。其中,净利润在6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8家,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企业达24家。
广州医药是本年度上半年挂牌企业中净利润最高的企业。该公司于2025年5月20日挂牌新三板。资料显示,广州医药成立于1951年,是广药集团大商业板块的核心企业,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批发及零售业务,并提供专业的供应链服务。公司已发展为华南地区领先的医药商业企业,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位列全国第七位。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4.60亿元,归母净利润5.78亿元。
开源证券研究指出,2025年新三板实现了高质量成分股的补充,部分公司的盈利能力可与北交所企业相媲美。
行业分布方面,2025年上半年新挂牌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22家企业数量居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18家,“专用设备制造业”有15家。值得关注的是,新挂牌企业中有121家为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八成。
地区分布上,广东省以30家挂牌企业数量位居第一,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贡献了26家和24家。
主办券商方面,国泰海通、中信建投和开源证券各推荐12家企业挂牌,国联民生则推荐了11家企业。如何压实主办券商“看门人”责任成为监管重点。
2025年6月20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新修订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办券商尽职调查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旨在强化主办券商职责。
此次《指引》对原有尽职调查内容进行了细化,新增多项核查要求。实施方式采用“新老划断”,对于2025年10月1日前已受理的项目,主办券商可按修订前规则开展尽调;此后新受理项目须按照修订后规则执行。
这是自2013年2月试行版发布以来首次修订。随着新三板市场扩容,企业类型更加多样,业务模式趋于复杂,原有指引难以覆盖新兴领域风险点。
新版《指引》强化风险覆盖机制,新增“风险因素及公司基本情况调查”章节,要求主办券商结合行业特征和公司自身情况分析相关风险因素,并评估其对公司的影响。
例如,针对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指引》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分析未盈利原因,调查其核心竞争力及经营活动面临的重大风险,并评估对公司现金流、业务拓展、人才吸引、核心团队稳定性、研发投入、战略性投入、生产经营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影响。
在“业务与技术调查”章节,《指引》明确主办券商需调查所属行业的市场环境、竞争状况、利润水平等,并了解公司采用的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包括销售、采购、生产、研发等模式,并判断相关模式的主要风险。
此外,《指引》还新增“挂牌同时定向发行调查”和“与证券服务机构的协作”章节,强调“合理信赖中介意见不等于免责”。主办券商在尽职调查过程中聘请审计、评估、法律等第三方机构协助的,应恪守独立履责原则,不得将法定职责外包。主办券商依法应承担的责任不因使用第三方服务而减轻或免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