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原生浏览器近期成为科技圈热门话题。继Perplexity的Comet、The Browser Company的Dia后,OpenAI的浏览器也有望于数周内正式上线,集成聊天界面和AI代理功能。
Comet以“AI即浏览器”重新定义界面逻辑,网购时可以帮用户比价、查看评论,甚至直接完成结账流程。在任意网页上,使用“Assistant”或“Summarize”功能可快速分析上下文总结内容、翻译信息等。
AI浏览器的出现对个人获取/创造知识的效率提升以及信息呈现形式均有显著改进。它也可能撼动互联网时代的格局。但至少在目前阶段,还不必过度高估其影响。
互联网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浏览器的历史。截至目前,手机里绝大部分App的请求基于Https;PC上几乎所有的访问也全都是Https。承载如此庞大信息的工具,最重要的就是浏览器。
AI将改变一切的真实含义是,AI将成为工具,取代或改变旧有工具。例如,现在主流浏览器打开后会先进入一个AI聊天框,用户可以直接输入关键词,也可以如过去一样进入特定网址。这是将AI作为第三方插件嵌入浏览器中,只是作为辅助,相当于新增了一个器官。
Dia浏览器描述其与当前浏览器+第三方AI插件的区别包括:1. 内建AI、原生集成,而不是靠第三方插件;2. AI可访问用户允许的所有标签页,第三方插件只能访问当前页面;3. 深度集成,有别于多平台多插件的不一致体验;4. 一体化支持所有功能,不必再多个插件组合。
简单来说,Dia的AI引擎与浏览器的内核是同一个层级的,而不是在不同层级分别嵌入第三方AI插件。这构成了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环境。
在任何一个打开的标签页里,用户都可以直接要求AI完成翻译、总结、润色等功能。这在过去浏览器中是无法实现的。AI的功能是整个浏览器的,而不是插入当前的网页,这意味着它可以分析用户正在浏览的所有网页。
AI浏览器不仅能分析当前TAB的内容,还能将若干个页面的内容整合提炼重点。就像群聊一样,可以在侧边栏让AI总结当前页面,也可以@多个页面给AI整合。根据用户的偏好和搜索顺序,AI还能区分哪些信息重要、哪些次要,重要信息详细给出、次要信息一笔带过。
AI浏览器不仅限于作为“人与信息连接”的工具,还能为用户甄别、分析、整合多个渠道的信息。这相当于从古早仅能打电话的手机进化到智能手机的过程,但其变革意义更为深远。
AI浏览器的强大根源在于“深度思考”。表现为从死工具变为“活工具”,用智能协作用户收集、提炼更有用的信息。它是工具,也是每个人的助手。这种深层次变化意味着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效率将大幅提高。
尽管AI浏览器的功能强大令人心动,但能否真正全部落地仍需观察。功能再强大若不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就无法大规模商业化,难以持续。过去因此而夭折的产品不胜枚举。
目前的Dia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只适配Mac M1芯片及更高版本的macOS 14+系统,而全球绝大多数人使用的是Windows、Linux乃至旧版的Mac系统。
即便能用,比如浏览器上积累了多年的书签、账号等信息,这些不仅是个人的生活记忆,更是财富。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为了新事物放弃基本盘,而是两者同时使用。
AI浏览器的一切创新都建立在浏览器仍是主要的开放标准之上。只要用户使用的还是实体PC,浏览器作为可视化操作界面就不可替代。AI整合的信息虽来源于浏览器,但后者明显更重要,它是前者的基础。
从历史经验看,任何充满创新的、被定义为新一代交互范式的产品最终都会被生态更强大、资源更雄厚的“先来者”整合。AI浏览器之于传统浏览器,大概率也是如此。
至少在当前时刻,说浏览器的搜索功能会被AI浏览器取代,就像1999年担心门户网站会让浏览器倒闭一样。结果众所周知,浏览器吞并了门户、Flash、桌面软件,这次它可能同样会吞并AI。除非AGI出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