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靡中国市场的高端冰淇淋品牌哈根达斯正面临销售压力。多家媒体今年6月报道称,美国食品巨头通用磨坊正考虑出售哈根达斯在华门店业务,尽管公司对此未予置评,但相关讨论已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根据通用磨坊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哈根达斯在华净销售额同比下滑3.2%,全球表现垫底。CEO坦言店铺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的下降。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其中国内地门店数量从2019年的557家锐减至263家,三、四线城市已难觅门店踪迹。
随着消费趋势转向性价比,消费者更倾向选择价格亲民的产品。部分消费者发现,手中持有的哈根达斯消费卡越来越难用完。线下门店的接连关闭成为其市场收缩的直观体现。
上世纪90年代,哈根达斯以高端形象进入中国市场,单球售价高达25元,在人均收入偏低的年代成为身份象征。随后十几年间迅速扩张,进驻各大城市核心商圈,甚至曾因推出冰淇淋月饼引发抢购热潮。
然而近年来,消费者逐渐发现该品牌在中国的定价远高于海外市场,并质疑其产品价值。国产品牌如钟薛高、野人先生以及茅台联名冰淇淋相继冲击市场,进一步削弱了哈根达斯的竞争力。
品牌形象受损也加剧了其困境。哈根达斯曾因使用代可可脂冒充巧克力被处罚,并在国外被曝含有致癌物环氧乙烷,令其“高端”定位受到挑战。同时,竞争对手DQ冰激凌和八喜通过新品策略实现反超。
面对市场变化,哈根达斯尝试转型,推出鸡尾酒风味冰淇淋并调整门店风格。线上渠道也通过促销活动降低实际售价,部分产品单价可低至18元左右。不过这些措施尚未扭转其在华经营颓势。
整个高端雪糕市场都在经历调整。钟薛高陷入破产危机,茅台冰淇淋大面积关店,联合利华剥离冰淇淋业务,显示出高价雪糕整体遇冷的趋势。
消费者对雪糕的核心需求回归本质——合理价格下的美味享受。蜜雪冰城等品牌以低价策略重获市场青睐,反映出在炎热天气中,2元雪糕与百元雪糕的解暑功能并无本质区别。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