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诺思登陆科创板 打造全球竞争力CRO企业

2024年9月3日,益诺思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央企CRO第一股”。公司深耕创新药非临床研究服务多年,在国内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列前三。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10%,其中非临床CRO业务营收超10亿元。

益诺思董事、总裁常艳表示,科创板为处于成长期、专注技术突破的科创企业提供了更包容的成长空间,使公司能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发展资金。展望未来,公司将坚守“专注研发服务、赋能健康事业”的使命,推动科研成果应用并带动产业发展,打造卓越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综合性CRO企业。

益诺思成立于2010年,服务涵盖生物医药早期成药性评价、非临床研究、临床检测及转化研究三大板块。作为“央企CRO第一股”,公司坚持以科学为引领、以客户为中心,既是国药集团创新生态的核心环节,也是行业创新研发链条的关键支撑。

常艳指出,科创板投资者结构呈现专业化趋势,机构投资者普遍具备一定的生物医药行业研究能力,关注公司核心技术壁垒等“硬科技”指标,这种专业视角让市场对公司的价值判断更贴合企业实际发展潜力。上市后融资渠道的拓宽为公司扩大实验室规模、引进先进设备提供了关键支撑。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常艳表示,登陆科创板后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效率显著提升。通过科创板企业间的资源对接平台,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网络,在药物研发全链条中形成高效协作模式,承接国际业务并进行协同技术创新时更具竞争力。

从业绩来看,益诺思核心业务持续增长。根据2024年公司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9.94%;归母净利润为1.48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25亿元。其中,非临床CRO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89亿元,同比增长8.99%;临床CRO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93.85万元,同比增长27.17%。

常艳表示,公司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对核心业务领域精耕细作。通过组织变革,加大国内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促使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2024年核心业务IND和NDA的新签订单个数合计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作为公司IPO募投项目之一,南通高品质非临床创新药物综合评价平台扩建项目(“南通二期项目”)已逐步投入使用。常艳指出,该项目将帮助公司更好地承接国内外药企在创新分子、先进疗法以及复杂制剂等方面的多样化外包需求,巩固其在全球CRO赛道的竞争力。

近年来,益诺思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达6053.25万元。公司围绕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为多特异性抗体、ADC、多肽及小核酸药物、细胞与基因疗法等新兴方向提供一流的非临床评价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底已协助完成近200项国际或国内首个创新药的研究服务。

常艳表示,公司持续关注前沿分子赛道的最新进展,预判产品未来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可能遇到的新挑战,从而提前立项搭建技术研发平台。例如早在2018年布局核药领域,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为中国的创新药抢到先手时间,并成功抢占市场份额。

公司构建差异化的核心竞争优势,推进技术创新,建立了同位素及影像学平台、眼科一站式服务平台等独特能力。常艳强调,公司提供的新药研发服务具备高度定制化特点,深度参与客户项目的具体讨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益诺思积极探索AI与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研发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病理辅助诊断系统,并构建企业级知识图谱智能管理平台。常艳表示,公司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化转型在组织运营、研发创新及管理体系中的系统性整合,着力构建技术赋能、场景落地、生态协同的智能化发展体系。

谈及中国创新药出海趋势,常艳表示,2024年约31%的大型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来自中国,未来该数据有望突破50%。她指出,对外授权交易并非简单“整体出售”,多数情况下企业授出涉及海外市场的商业权利,仍保留国内市场权益。

常艳强调,创新药出海热潮有助于中国药企从快速跟随模式向Best in Class和First in Class模式转型,做首发、做原始创新,上市后力求创新产品惠及全球患者。随着中国创新药管线质量提升,国际药企对中国医药行业研发能力的认可度大幅提升。

常艳表示,益诺思将持续深化国际化战略,加速海外商务BD团队及营销网络拓展,制定系统化国际市场开发策略,与国内外机构保持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全面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致力于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