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国补,商业市场就玩不转?”
事实上,“国补并非万能,但没有国补万万不能”,这句略带调侃的话语,却精准勾勒出当下真实模样。
先看看家电市场,2025年1-3月家电内销分品类零售额的表现,就像一场激烈的赛马比赛,不同品类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
空调凭借371亿元的零售累计金额,稳稳地坐在了冠军宝座上。彩电和冰箱分别以264亿元和286亿元的佳绩,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独立式干衣机和洗碗机等品类就没那么幸运了,它们的零售额相对较低,独立式干衣机仅有24亿元,洗碗机为22亿元。
在同比增长率这个“加速赛道”上,各品类的表现更是分化明显。
清洁机器人类别以32%的同比增长率一路狂奔;净水器同比增长21%,净化器同比增长22%。
集成灶同比下降35%,冰柜同比下降11%。
这一现象充分表明,国补政策对不同品类的影响程度大不相同。部分新兴品类在国补的刺激下迅速崛起;而一些传统品类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再把目光投向智能手机市场,国补政策的效应在这里同样显著。
在2025年1月20日至1月26日这一周,中国智能手机的销量同比增长了近65%,达到了950多万部。
2025年1月,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17.6%,达到近2900万部。
华为、vivo、小米位列前三,三家合计占总销量的近53.8%。
2000至5000元价格段的市场增长更为显著。
“国补暂停,‘6·18’大促要凉?”这是此刻大家发出的疑问。
当“6·18”大促的战火熊熊燃烧,多地却传来以旧换新国补暂停或调整的消息。
重庆市商务委明确表示,国补暂停仅仅是因为前期12亿元补贴资金用完了。
目前,第二阶段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地起草中,预计6月上旬就能出台。
南京的电器商城销售人员表示消费者需先在商家处登记排队,然后等待商家“抢”补贴额度。
江苏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平台正在进行整改或系统升级,调整后将采取限额管理。
商务部6月1日公布的数据揭示了国补政策前期取得的显著成效。今年1至4月,逾3400万消费者参与家电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高达1745亿元。
截至5月31日,消费品以旧换新五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直达消费者的补贴约1.75亿份。
大摩分析师指出,1月至5月家电国补已使用约600亿元,全年进度约过半,预计为第一期暂停,下半年大概率将重启第二期。
暂停时点选择或因“6·18”活动本身存在行业折扣,叠加国补可能对价格体系造成较大冲击。
国补暂停背后,是资金与政策的复杂博弈。
虽然短期内可能会给消费者和商家带来一些不便,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为了让国补政策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发挥作用。
国补政策大起底:钱从哪来?效果咋样?调整背后啥门道?
2025年这国补政策的风吹草动,可把市场搅得红红火火。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部署,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相关资金来自财政资金,中央和地方都有出资。
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报废更新等领域补贴资金按照总体9∶1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
从中央来看,今年安排的财政资金翻了一番,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地方各省份也根据中央资金分配情况按比例安排配套资金。
多地还因地制宜、创新举措,整合金融机构、平台公司、企业商家开展优惠活动。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消费品以旧换新5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
OPPO体验店北京西单大悦城店店长吴志荣表示,“五一”期间平均每天卖掉十几部手机,一大半都是通过以旧换新政策做的置换。
部分地区国补暂停的原因包括资金接续问题、系统升级以及为了避免价格体系冲击。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咸建表示,第二批资金正在拨付中,第三批资金规划也在进行中。
江苏省商务厅表示,调整后将恢复补贴,但会实施额度控制。
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6月暂停部分补贴是为了防止“618大促折扣 + 国补”双重叠加导致市场价格紊乱。
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2025年国补政策全国统一截止日为12月31日,覆盖家电、数码、汽车三大领域。
部分地区如河南、湖南因补贴额度紧张,可能提前至12月中旬截止。
消费者应密切关注地方政策动态,提前做好准备,尽早通过京东、淘宝等正规渠道锁定优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