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发布《中国电信全光网3.0技术白皮书》,提出以“全光智联”为核心,构建面向AI时代的新型信息基础光网络。
回顾发展,“全光网1.0”实现了光纤网络广覆盖和高速率提升;“全光网2.0”引入ROADM及WSON技术,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全光骨干网。如今,面向AI时代,中国电信适时提出“全光网3.0”,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数字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引领未来十年光通信变革。
“全光网3.0”以“全光智联”为核心,致力于构建“光云智融合、光感业融合、天地海融合”的全光智能联接体系,提升网络对多样化服务场景的适配能力。
光云智融合通过光网络与云资源深度融合,构建算力、存力与运力的全光联接底座,并融合网络自智技术,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海量数据快速交换与智能调度需求。
光感业融合推动光网络从传输向感知转变,实现对业务品质、物理环境和设施状态的实时感知,支撑家庭安全、地震预警等增值服务。
天地海融合通过天基、空基、陆地和海洋光网协同,构建全域无缝连接的立体化网络体系,实现泛在连接与资源协同。
白皮书指出,“全光网3.0”需具备六大技术特征:泛在协同的全领域光速联、新型超宽的全类型光媒质、弹性敏捷的全场景光链接、多层原生的全流程光智能、内识外探的全维度光感知、高质体验的分等级光承载。
关键技术突破包括新型光纤光缆、高速大容量传输、全光交换、全光接入、工业PON、通感一体、光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光电集成及空间激光通信技术。
目标架构涵盖光纤光缆网、光纤通信网与空间光通信网,以及场景专用网络与智能化体系。光纤通信网分为骨干、城域和接入网络;引入光网络智能化,形成以AI、数字孪生、通感一体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中国电信规划采用分阶段演进策略:2030年能力基本达成,2035年能力完善稳定。2030年前,光纤光缆网加强海缆建设,骨干网实现400Gb/s ROADM一体化,热点区域开通800Gb/s波道;接入网部署50G-PON并支持三代共存;空间光网完成实验室星间/星地激光链路验证。
2035年,骨干网探索多波段协同演进路径,城域网推进架构扁平化与光层贯通,接入网推动智能技术规模部署;空间光网构建天地融合体系;光网络智能化增强跨域演化与自适应能力。
白皮书强调,“全光网3.0”并非终点,未来将持续演进,提升智能化水平,实现从底层硬件到顶层服务的全面跃升,打造自感知、自决策、自演进的智能化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