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电动车智能化升级,价格攀升引争议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已成为行业标配,而两轮电动车也正紧随其后。台铃、九号、雅迪、小牛等品牌纷纷推出智能化车型,甚至搭载无人驾驶技术。

在华南国际电动车展上,台铃展示了一款配备无人智驾技术的电动车,能自主应对复杂路况、完成自动倒库等操作。量产车型中,蓝牙解锁、语音唤醒、导航投屏、辅助驾驶等功能已普遍应用。

尽管这些功能提升了骑行体验,但也带来了价格的大幅上涨。一位小牛店主表示,在基本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主流智能车型价格比普通电动车高出约30%。

电动车以便捷高效、用车成本低著称,成为打工人通勤的重要工具。但随着厂商比拼智能化升级,其价格持续攀升,逐渐超出部分消费者的承受范围。

消费者王宇表示,四年前花1500元购买的二手电动车已能满足基本需求,而近期换车时发现,主流智能车型价格普遍超过6000元,部分高端车型甚至接近3万元。

小牛电动不同车型价格差距显著,最便宜的F100到手价2399元,最贵的RQI则高达32980元。北京一家小牛门店店主表示,价格差异主要体现在智能化配置上。

随着价格提升,车辆的智能化配置逐级升级。6000元左右的车型主要具备车机投屏导航、车机互联及基础骑行辅助;近万元的车型则搭载汽车级毫米波雷达,实现盲区监测和碰撞预警。

雅迪、爱玛、九号、小牛、台铃、新日等品牌均已推出智能车型,并配备专属APP,支持解锁、车况监控、轨迹查询等功能。

九号电动车推出的Ninebot SIGHT系统搭载三颗摄像头,能实现高清行车记录、前向碰撞预警、盲区监测、车道偏离警告等功能,尽管尚未量产,但已提升两轮车智能辅助能力。

智能化不仅体现在购车价格上,后续的软件维护、系统升级、智能部件维修等也带来持续支出。小牛电动锐智VIP服务年费已涨至69元,三年159元,早期仅38元/年。

维修成本同样显著提高。边撑内置感应器故障维修费用达100元,是普通边撑维修费用的数倍;智能屏幕更换费用高达400元。

国盛证券数据显示,2025年4月底,国内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已超过4.2亿辆。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加剧,企业开始在智能化、高端化方面比拼。

行业人士表示,两轮车企业多为组装生产,上游原材料繁杂,产品本身溢价空间有限。智能化成为获取更多溢价的核心筹码。

新势力品牌九号、小牛平均出厂价显著高于传统品牌。2024年九号两轮车平均出厂价约2774元/辆,小牛超3200元/辆;雅迪电动自行车平均单价为1347元/辆。

九号电动两轮车业务毛利率为21.1%,雅迪为15.2%。智能化带来的溢价优势明显。九号、小牛已推出上万元高端车型,雅迪、爱玛等传统品牌也纷纷布局高端产品线。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销量约5900万辆,同比增长7.5%。4到5年的换新周期叠加超4亿辆的高保有量,意味着未来将迎来大规模车辆更新潮。

在行业持续内卷的背景下,换新需求将加速市场分化,缺乏智能化配置的车型可能在消费者换新选择中逐渐失势。

不过,智能化升级的关键仍在于消费者的最终选择。企业需在守住智能优势的同时,让溢价对得起实用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