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就促销大战约谈美团、饿了么、京东后,外卖平台之间的较量仍在继续。
7月20日,《中国经营报》记者随机采访几位外卖骑手,他们表示本周末订单未见减少。有商家表示,7月19日销售额与前一个周六基本持平。
7月18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要求三家企业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市场竞争。有商家表示,平台竞争让商家疲于应对,但利润并未增加。
7月19日,尽管部分平台减少了活动频次,但美团仍发放了两张非茶饮类兑换券,用户还可抢大额优惠券。淘宝闪购(含饿了么)对新用户发放“18-18”优惠券,京东外卖也提供大额券。
7月19日当天,多位骑手表示,订单量与前两个周末基本持平。美团、淘宝闪购(含饿了么)、京东外卖均有多轮大额优惠券发放,其中美团发放频次较高。
杭州一家咖啡店在某平台的外卖已送出90多单,另一家餐饮店也达80多单。章先生的中式汉堡店7月19日销售额与上个周六基本一致,比工作日高出近20%。
此前冲在“零元购”前线的茶饮品牌,销售额则出现下滑。王女士经营的茶饮店表示,本周末比上个周六收入少了约一千元,但已回归正常水平。
早在5月,市场监管总局已约谈三大外卖平台,要求避免“以补贴扭曲竞争秩序”,并自查价格是否低于合理成本。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强调,外卖平台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范促销行为,促进餐饮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表示,若外卖平台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提供服务,扰乱市场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
董毅智举例指出,“16.18元小龙虾”“0元奶茶”若持续且缺乏合理商业逻辑,可能构成“掠夺性定价”,属于不正当竞争。
京东表示未参与“零元购”“18-18”等补贴,美团和饿了么的补贴行为也有所收敛。但平台较量仍在继续。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指出,平台面临“补贴惯性”与“用户留存”两难,监管细则尚未完全落地,可通过“组合优惠”规避直接违规。
骑手生态与用户情绪双向绑定,周末订单高峰支撑骑手收入,消费者已形成“周末薅羊毛”的心理预期,平台维持单量以避免波动。
从商家收入构成来看,饿了么通过补贴在部分店铺单量和销售额上反超美团,京东也分得一部分市场份额。
章先生的店铺外卖收入占总营收七成以上,饿了么占49.7%,美团占36.9%,京东占13.4%。王女士的店铺饿了么占50.2%,美团占33.0%,京东占16.8%。
部分店铺在美团、饿了么、京东外卖上线相同套餐,仅价格略有差异,竞争更趋激烈。
有商家表示,此前美团一家独大,商家和骑手地位较低,如今平台竞争让商家有了更多选择。
陈礼腾认为,极端补贴或将逐渐消失,转变为其他优惠策略,竞争主战场将转向效率与服务,行业将回归健康的营利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