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成WAIC 2025焦点 多场景应用展现未来趋势

如果用户想点一杯咖啡外卖到家,传统操作是点开外卖App,输入咖啡品牌,选择店铺、品类、地址,点击下单,输入密码或人脸识别付费。而搭载AI Agent的手机,用户只需说一句“帮我点一杯咖啡尽快送到家”,它便能自动识别位置,打开外卖App,猜测用户喜好选择品牌和品类,完成付款。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7月26日在上海开幕,AI智能体成为热议话题。自大模型开始比拼落地应用后,AI智能体被频繁提及。那么AI智能体到底是什么?目前发展到哪个阶段?

“你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全方位的秘书’。”高通公司AI产品技术中国区负责人万卫星表示,AI智能体不仅能完成简单任务,还能处理生活、工作中的复杂任务。“AI智能体会让生活和工作更简单、更美好。”

中国银河证券6月发布的研报引用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AI Agents将越来越多地成为执行任务和做出决策的主体,从自动化工具进化为具备自主理解、行动和学习能力的“数字劳动力”。报告将AI Agents视为能够感知环境、规划任务、调用工具,并灵活迭代的自主软件。

AI智能体不仅是一个应用程序,更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以“点咖啡”为例,当用户发布语音指令时,智能体首先要通过语音转文字模块将指令转成文字信息;然后调用相当于“大脑”的大模型理解意图;接着搜寻个性化记忆,了解用户习惯在哪个App点咖啡、喜欢什么口味、家庭地址等信息;最后查询数据库补齐信息后生成提示词,调用点咖啡的软件接口完成操作。

模拟点击是目前AI智能体的运行方式之一。AI智能体模仿人的点击操作,但人不用亲自动手,只需下达指令即可。单步操作已能控制在2秒以内。

万卫星指出,传统智能助手依赖专业且明确的指令,完成任务单一清晰,解决任务时仍以人为主。而AI智能体扮演的是统筹决策者的角色,以“AI为主、人为辅”的方式解决问题,人只需发布任务或最后验收结果。

荣耀手机AI产品专家白晨表示,过去的应用程序(App)将被具备执行力的AI智能体替代,手机将成为用户的助理和伙伴,把“能听你说”变成“替你去做”。例如,用户只需说“我要回家”,手机会自动完成打车软件操作,告知10分钟后在公司门前乘坐车牌尾号888的网约车,预计7点到家。

在WAIC 2025腾讯展台,智能座舱服务Agent化身出行服务助手,在餐饮点单、取号订座、机酒预订等场景下演示如何“懂你所说、知你所想、代你操作”。用户在驾车路上只需说一句“帮我下单一杯少冰的冰椰拿铁”,Agent即可协助在微信小程序上选择顺路的咖啡店,用户确认后基于微信车端小额免密支付完成下单,取餐信息会自动推送到手机微信。

目前AI智能体主要用于客户服务、个人助理、管理电子邮件并充当生产力工具。一些厂商正合作推出“做行程规划”的Agent,在该领域能不错完成任务,而点咖啡、点餐类Agent小应用发展也不错。相对不太复杂、对整合协调能力要求不高、不涉及多领域执行的通用任务,加上用户指令明确,Agent能胜任。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指出,Agent能跨平台、跨领域、多步骤整合行程安排与提醒。手机内置的Agent可以读取日程中的会议变动、自动发邮件申请时间调整、通过外卖平台订早饭、根据出行路线推荐顺路菜市场并生成购物清单。未来“智能日程+生活助理”Agent极具爆发潜力。

万卫星认为,AI技术演进速度非常快,Agent的底层技术及上层应用自2024年开始发展迅猛。“过一天就可能有全新变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5年将成为“智能体元年”。AI智能体凭借深度思考、自主规划、做出决策并深度执行的能力,正在实现一次范式突变。“我说AI答”正转向“我说AI做”,并被逐渐应用到各类商业场景。

阶跃星辰重点布局智能终端Agent。过去两年,该公司自研的Step系列大模型已搭载至汽车、具身智能、物联网等头部企业的旗舰产品中,50%以上头部国产手机品牌与阶跃合作AI智能体。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前夕,阶跃星辰发布新一代基础大模型——Step 3。

阶跃星辰相关人士介绍,Agent爆发需要两个必要条件:多模态能力和慢思考能力,这两个能力在2024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2025年Agent将大规模爆发,成为“智能体元年”。

万卫星表示,OpenAI发布的O1、O3模型、Deepseek R1模型相继出现,说明大模型在多模态支持、思维链能力上越来越成熟,为Agent落地提供可行性。最近OpenAI、Manus等推出自己的Agent应用,落地场景越来越多。此外,Token成本变低,各个App推出核心API开放给第三方调用,这些都将给Agent带来体验进步。

“今年我们看到很多Agent相关产品落地,大家能明显感受到Agentic AI产品带来的交互变革,以及对工作效率和便利性的提升。”万卫星指出,今年端侧在Agent领域机会很大,因为感知性和个性化优势,行业或多或少会把一些模块、方案部署到端侧。

尽管模型能力越来越强,支持多模态、有思维链能力,但在解决复杂问题上仍有差距。万卫星提到,在AI智能体“点咖啡”的实际场景中也可能出错,比如点错口味,或者卡在某个步骤。

现阶段AI Agent在应用时还未彻底实现全自动化。主要在某些垂直领域的特定应用中,智能体可实现大多数任务自动化,但最后仍需人工干预。这种干预可能是纠错,也可能在点餐过程中完成最后付款操作。具体来说,智能体在“完成任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通用性”以及“打通生态”方面还有进步空间。

对于AI智能体的理想样态,万卫星表示,让“人工干预彻底消失”确实复杂。但从应用场景和消费者便利性来看,让AI智能体或机器人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是目标。这实际上是朝Agentic AI方向发展——即完全高度自主、能独立行动、强调自主性的AI类型。

未来AI智能体是否只会出现在手机上?万卫星认为,手机仍是AI智能体最大入口,因其算力中心、交互中心和感知中心地位,但不再是唯一入口。PC、AI眼镜、耳机、智能座舱,甚至智能家居、IoT设备等,都有可能成为搭载AI Agent的重要平台。

万卫星提到,如今用户已习惯直接与“小爱”“YoYo”这类助手对话,交互路径从“人找App”变成“人找Agent统一调度App”,流量流向也随之改变。未来AI智能体成为新的流量入口毋庸置疑,而这可能催生出应用商店3.0、4.0等全新商业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