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德国索伦霍芬采石场出土了著名的始祖鸟化石,此后,该地的灰岩层不断揭示出珍贵的古生物遗存。最近,两位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在检查博物馆藏品时,发现了一些奇特的鱼类化石:它们的嘴部和鳃部被一根长长的深灰色结构穿刺,这很可能是导致它们死亡的直接原因。
这些看似“铁钉”的结构其实并非人类制造物,而是早已灭绝的头足类动物——箭石的内骨骼。箭石外形类似现代鱿鱼,其内骨骼由实心的鞘、中空并分腔的闭锥以及前甲组成。箭石死亡后,软体部分腐烂,仅留下坚硬的内骨骼,而中空的闭锥则提供了浮力,使这些骨骼漂浮在海面。
被穿刺的鱼类属于Tharsis种,是索伦霍芬生物群中常见的小型鱼类,成年个体可达27厘米,但被“钉死”的个体多为10厘米左右的亚成体。Tharsis具有细密牙齿,推测以浮游生物为食,而非主动捕猎箭石。
研究显示,箭石并不栖息于索伦霍芬浅水区,而是从遥远的特提斯洋漂流至此。在其中一枚化石上,科学家观察到双壳类动物附着痕迹,表明箭石穿刺发生时,其已无软体部分。
研究者推测,漂浮的箭石表面可能生长了微生物毯,对Tharsis而言极具吸引力。当小鱼试图吸食微生物时,可能意外吸入箭石的实心鞘部,随后因闭锥部分加粗而无法吐出,最终窒息死亡。
箭石的内部结构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致命陷阱:空气储存在闭锥中,使实心鞘部下沉,增加了鱼类吸入的风险。尽管目前尚不清楚为何所有标本中箭石均从鳃部穿出,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鱼类试图排出异物的最后挣扎所致。
这场发生在一亿多年前的罕见事件,最终通过化石被完整保存,揭示了远古海洋中一次意外的死亡邂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