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7月30日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报告显示,信息化在创新学习工作方式、提升生活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治理能力等方面作用显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曾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主要用于查询资料、内容摘要、辅助分析和生成文稿,较2023年增长近20个百分点。
数字素养与技能方面,受访者对人脸识别支付、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概念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3.6%、62.5%和54.2%。
我国软硬件产品使用感知方面,84.8%的受访者认为智能手机性能水平提升明显,超50%的受访者认为智能穿戴设备和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性能提升较为明显。
企业方面,超90%的受访企业表示在生产经营中使用过人工智能技术,其中,超过65%的企业表示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提升服务效率质量及辅助新产品开发创新,分别比2023年上升1.2和6.5个百分点。
云计算服务方面,24.4%的受访企业表示公有云服务应用比例超过50%,比2023年上升0.5个百分点;13.0%的受访企业表示全部使用私有云,比2023年下降8.6个百分点。
技术研发布局方面,90%以上的受访企业开展过前沿技术相关研发,其中74.1%的企业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作为重点研发方向,比2023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信息基础设施方面,超过60%的受访企业认为其升级对企业业务影响显著。
国产软硬件应用方面,超40%的受访企业表示存在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不足、缺乏成熟生态系统和服务的问题。
国际业务方面,53.6%、44.9%和39.6%的受访企业表示面临适应当地市场难度大、法律环境挑战、国际关系影响等问题,分别比2023年上升21.7、12和11.9个百分点。
创新发展方面,超40%的受访企业表示面临技术生态不成熟、高水平人才不足、内卷式竞争等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