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K13 Turbo系列首销单日激活量较上代提升380%,其搭载的疾风散热引擎与满级防水抗摔功能获得市场认可。
新机开售次日,从OPPO官方发布的销售数据来看,其在中端市场的创新尝试已初见成效。用户评价称,“果然,听劝的产品,销量就是好。”
在国产手机品牌集体冲高的背景下,OPPO此次凭借“高端技术越级下放”和“极致性价比”策略赢得市场关注。该款手机国补后到手价低至1529.15元。
OPPO将K系列价格下探至此,不仅是一时放下身段,更可视为在多年冲高未果后的策略调整,标志着其重新聚焦中端市场。
OPPO的高端化战略始于2018年发布的Find X系列,该系列产品试图以“未来感设计”奠定高端定位,但后续产品未能延续初期市场表现。
高端市场竞争激烈,苹果、华为占据主导地位,小米、vivo等品牌亦持续发力。尽管OPPO在影像、快充等方面不断突破,但始终未能在高端用户心中树立与价格匹配的品牌形象。
OPPO曾尝试通过自研芯片提升高端竞争力,但哲库解散使其计划终止。其旗舰产品缺乏保价能力,如Find X8系列被用户称为“年度跳水王”。
有经销商指出,OPPO高端机参数表现不错,但品牌影响力不足以支撑高溢价,消费者更倾向选择二手iPhone。
根据数码博主曝光的2025年第27周数据,华为Mate70系列销量589.6万部,小米15系列586.1万部,vivo X200系列409.2万部,OPPO Find X8系列销量317.5万部位列第四。
不仅高端市场受挫,OPPO其他产品线亦面临挑战。Reno系列定位中高端,K系列主打中端质价比,A系列覆盖中低端市场。
Reno系列、K系列和一加存在价格重叠与资源错配问题,导致内部竞争。A系列虽销量不错,但面临红米、iQOO等品牌的激烈竞争。
OPPO当前面临产品线布局的深层次挑战:高端市场未能稳固,中端市场存在内耗,低端市场则遭遇围剿。
OPPO近期尝试回归“聚焦用户真实需求”的初心,推出K13 Turbo系列,主打散热风扇与高性价比。
用户评价称,“在高温环境下还能保持正常温度”,“预算不高喜欢打游戏的,选这一款肯定是很值的”,“一开始以为是噱头,结果它竟然来真的。”
该系列新机讨论热度持续攀升,真正吸引用户的是其价格与配置组合。K13 Turbo 12GB+256GB版本国补前1799元,国补后1529.15元。
有用户表示,“放以前,只有部分电竞旗舰才给散热风扇啊,别说友商了,你卖1000多的手机,骁龙8s Gen4配个风扇,结果玩一些游戏比我骁龙8至尊还猛,那我花四五千买的旗舰算什么?”
K13 Turbo系列首销成绩亮眼,为OPPO注入短期市场活力。OPPO一季度国内出货量1060万部,同比下滑3%,市场份额由16%降至15%。
Canalys与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小米、华为、vivo在同一时期均实现增长。国内主流手机品牌围绕“末位出局”展开激烈竞争。
OPPO此次策略被形容为“高端技术越级下放”和“极致性价比”,刷新用户对中低端市场的认知。
以往千元机被视为基础配置产品,中端机型被视为高端技术的“试验田”。而K13 Turbo系列搭载的散热风扇和骁龙8s Gen4此前多见于中高端机型。
该策略风险与收益并存。短期内可增强用户黏性,长期则可能压缩利润空间,影响盈利结构,并模糊品牌原有定位。
K系列与OPPO其他产品线形成竞争,可能让消费者对OPPO品牌形象产生困惑。
消费者的认知需要长期塑造,一旦固有印象被打破,品牌需付出更多努力重建市场定位与用户信任。
考虑到OPPO当前在国产手机市场所处的局面,此次策略调整被视为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面对“生死存亡”的命题,讨论这一做法是否值得已不再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