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计划到2025年实现GDP接近5万亿美元的目标,意图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为推动制造业发展,印度在高科技领域积极寻求突破,但在多个领域面临技术瓶颈。
印度从中国引进盾构机设备,其中一笔交易涉及10亿美元采购8台盾构机。印度曾要求将其中一台设备拆解为零部件运往孟买,但未获中方技术人员入境许可,随后尝试自行组装未果,设备核心模块受损。
外国网友对此事件编成笑话,称印度“安装后多出上千个零件”。此后印度转向德国采购盾构机,但因试图未付款先提货被中方识破,最终未能实现。
印度国产盾构机由德国海瑞克公司在印度工厂组装实现,但该做法影响了印度高铁项目建设进度。2015年印度批准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总金额达129亿美元,工程进展缓慢,截止目前仅完成2%。
项目受阻因素包括征地问题、盾构机供应问题及日印双方技术合作矛盾。日本提出采用尚未投入使用的“E10系”新干线列车,印度拒绝并要求参与制造,日本坚持核心技术保密。
印度此前引进的160km/h“准高铁”列车运行次日发生撞牛事故,原计划从中国采购火车轮子,后转向乌克兰采购,因俄乌冲突影响交货,最终再次向中国求助。
在光伏领域,印度阿达尼绿能和阿达尼太阳能公司涉嫌侵犯中国天合光能TOPcon技术专利权。天合光能已在美国提起仲裁,目前案件尚未有最终结果。
特高压技术方面,中国保变电气曾于2011年与印度合作,2012年成立印度公司并持有90%股份。印度合作伙伴阿特兰塔最终以1.37亿元收购保变电气印度公司90%股权。
保变电气在印度遭遇“引进-收割-踢走”模式,工厂2017年建成投产后连年亏损。印度宣称掌握特高压技术,计划建设两条800kV特高压线路,并规划到2034年投资5300亿卢比建设9条1100kV特高压线路。
印度还计划投资105亿美元建设海底特高压电缆,但具体实施面临技术难题。目前印度在科技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技术模仿面临多重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