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港股上市公司呷哺呷哺(00520.HK)发布公告显示,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约为人民币19亿元,同比减少约18.9%;将录得净亏损介乎约人民币0.8亿元至1.0亿元之间,亏损同比降幅收窄至63.2%至70.5%之间,去年同期亏损2.74亿元。
自2021年起,呷哺呷哺连续陷入亏损。2021年净亏损2.93亿元,2022年亏损扩大至3.53亿元,2023年和2024年分别亏损1.99亿元、3.98亿元。加上2025年上半年的亏损,五年间累计亏损约13.26亿元。
2025年以来,呷哺呷哺采取多项措施试图扭转经营局面。3月,公司计划在重点城市如北京、河北、上海、广州、深圳等区域加速扩张,计划2025年开业餐厅不低于95间,翻座率目标至少3倍,并考虑在大型娱乐主题乐园、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区域布局高利润门店。旗下品牌湊湊则采取谨慎策略,仅选择中国大陆优质商场开店。
7月,呷哺呷哺启动“凤还巢”计划,面向内部优秀员工开放新店合伙人通道,采用“三方共同持股”模式,即合伙人与呷哺集团、集团高管共同持有门店股份,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首批21位合伙人已完成签约,其中多数为运营经理、店长等核心岗位人员,已有5家合伙门店投入运营。
除火锅门店扩张外,公司亦尝试拓展调味品业务。4月,呷哺呷哺宣布拟以8900万元人民币收购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40%股权,收购完成后,该公司将成为呷哺集团全资附属公司。目标公司在中国内地设有四家全资子公司,从事调味品研发、生产及销售。
目前,呷哺呷哺及湊湊餐厅收入仍是集团主要收入来源,占集团总收入的96.3%。调料产品业务销售收入由2023年的1.22亿元增至2024年的1.29亿元,增幅5.7%。
然而,呷哺呷哺营收持续承压。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近两成,反映其在市场竞争中仍面临严峻挑战。此前公司尝试转型高端市场及连续涨价,但未带来业绩提升,反而导致部分消费者流失。同时,餐饮行业竞争激烈,新兴火锅品牌不断涌现,消费者选择日益多元化,呷哺呷哺在产品特色、服务质量、门店环境等方面未能持续凸显优势。
二级市场上,呷哺呷哺股价表现疲软。当日开盘后一度下跌3.85%,盘中价格跌至0.75港元,总市值约8.25亿港元。过去5个交易日累计下跌4.88%,虽近30个交易日上涨超13%,但南向资金持股比例已从此前的23%降至目前的13.41%,显示境外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前景持谨慎态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