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加速布局万物互联 多领域产业链协同发展

2025年,eSIM(嵌入式用户身份模块)技术逐步成为万物互联的“新钥匙”,加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平板电脑无需插卡即可使用、智能手表实现自主联网等场景逐渐落地。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eSIM的大规模应用不仅实现用户端“无卡化”体验,也将重构行业生态,助推万物互联发展,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eSIM是一种数字化的SIM卡技术,其物理硬件在电子产品出厂前即被嵌入,不可拆卸。与传统SIM卡相比,eSIM无需物理卡槽,使设备更轻薄,并支持远程配置切换运营商,安全措施更复杂,难以被篡改。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随着消费电子轻薄化、可穿戴设备及物联网终端漫游需求增加,eSIM有望在2025年加速应用。

搭载eSIM技术的智能终端产品正陆续面世。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联通联合产业伙伴推出国内首款支持eSIM并集成中国联通元景大模型的5G平板产品。OPPO也宣布其Watch X2系列智能手表上线中国移动“一号双终端”eSIM业务。

市场空间方面,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预测,至2025年底,全球预计将有约10亿部eSIM智能手机连接,到2030年将增长至69亿部。研究机构Jupiter Research测算显示,2026年全球使用eSIM技术的物联网连接数量将从2023年的2200万个增长至1.95亿个。

eSIM产业链涵盖上游零部件制造商、中游运营商及服务商,下游应用于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物联网终端等多个场景,多家相关上市公司正积极布局。

紫光国微作为国内首家实现eSIM全球商用的厂商,已推出并量产多款符合GSMA及国内通信标准的eSIM产品,并针对“AI+5G+eSIM”融合应用场景完成技术布局与产品储备。

移远通信提供支持eSIM服务的模组,并联合打造IoT eSIM端到端解决方案,覆盖从生产测试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自动连接与本地化部署,适用于大规模物联网部署。

思特奇在中游环节提供eSIM相关业务运营支撑服务,助力运营商高效管理eSIM业务的后端流程,并在eSIM平台建设、号码远程配置、安全认证管理等方面持续探索。

万马科技推出“揽海”全球车联ONE SIM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车联网专网及连接管理平台,结合eSIM及5G双卡技术赋能汽车网联,为全球车企提供连接管理、车联运维、流量运营等服务。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认为,我国eSIM产业链各环节已形成完整布局,随着企业协同发展并持续探索和完善商业模式,有望加速eSIM的普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