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沪指上涨2.11%,深证成指上涨1.25%,创业板指上涨0.49%。各大机构对下周A股走势提出最新投资策略。
华金策略认为A股短期延续慢牛趋势,可能继续震荡偏强。经济和盈利短期延续修复趋势,中报披露显示全A盈利增速继续回升。流动性方面,宏观流动性短期维持宽松,外资持仓规模明显上升,后续外资流入A股可能进一步上升。新发基金规模有望回升,当前两融余额已突破两万亿,后续融资可能进一步上升。短期风险偏好可能维持偏强,市场情绪处于中性偏高水平,稳增长政策继续支撑风险偏好。
申万宏源策略指出投资者普遍对牛市有期待,但对短期市场的分歧有所加大。25Q3市场预期经济回落,政策重点是调结构,宏观环境暂时不支持指数向上突破。牛市结构主线尚未确立,医药和海外算力是独立高景气,但牛市主线需要内涵外延更大纵深,国内科技突破、全球市占率高的制造业反内卷,是潜在的牛市主线方向。
中信策略表示相比于一些高景气但阶段性高位的行业,小微盘现阶段更需要放慢脚步。当前市场对业绩兑现度较高的强产业趋势保持克制,但对148倍市盈率的中证2000和TTM利润为负的微盘股难寻继续向上的合理性。五大行业(有色、通信、创新药、游戏、军工)的估值远比中证2000和微盘股板块合理,过去一年上涨主要来自盈利预期不断重塑而非纯粹拔估值。一旦宏观逻辑逐步理顺,微盘+银行结构可能面临较大挑战。建议聚焦五大强产业趋势的行业,避免参与似是而非的资金接力交易。
兴证策略认为主动投资正在回归。国内主动投资的优势正在显现,主动公募指数较“924”新高上涨近10%,跑赢沪深300的主动偏股基金占比升至历史高位,时隔三年再现“翻倍基金”。
中泰策略认为当前市场调整是风格切换所致,而非大周期见顶。指数整体调整幅度与持续时间较可控,更多反映市场结构性切换而非整体情绪崩塌。周期性板块震荡常带来短期指数回调,但通常幅度和持续性有限。建议继续维持对科技板块(AI、机器人)、恒生科技指数、港股红利板块(公用事业、社会服务)及券商板块的配置。
浙商策略指出本周市场整体反弹,上证指数超预期背离上行,不同股指走势分化。短期扰动因素包括上证综指日线MACD顶背离、“3674压力位”临近、美国对华24%的关税部分暂停期限到期、市场成交量的收敛。中长线市场呈“系统性‘慢’牛”格局,若有短线扰动引发可观回调可增配。建议保持当前持仓不动,等待中线配置机会到来;行业配置方面,采取“1+1+X”均衡配置(大金融中银行、券商+军工/计算机/传媒/电子/电新等科技成长),同时关注地产补涨可能性,做好板块内“高低切”操作。
东吴策略认为当前市场是流动性驱动,大盘上行趋势稳固。随着资本市场定位提升,政策积极引导、制度不断完善,市场运行将不会出现大幅波动,慢牛趋势有望逐步形成。国内无风险利率系统性下行,海外美元流动性外溢,增量流动性将持续入市。“反内卷+大基建”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供需格局将持续优化,全A盈利与ROE有望企稳改善,行情将逐步过渡到业绩驱动阶段,指数中枢逐步上移。
国金策略认为短期市场处于模糊期,中期主线即将浮现。融资交易额活跃是市场情绪提升标志,但不应作为市场“定性”依据。中期盈利修复图景正在清晰化,产业链价格下行压力缓解,出口实现量价齐升,全球制造业投资启动+中国供给出清构成本轮盈利修复基础。短期中外需求阶段性走弱或在中期孕育需求共振向上的场景,基于当前基本面进行“线性外推式”行业配置并不适用当前市场。
方正策略指出以市值因子看,小市值公司在2025年有明显超额收益。截至8月8日,中证2000指数年内涨幅25.3%显著领先,万得微盘股指数涨幅超过50%并持续创历史新高。中证2000指数整体法计算的市盈率目前有146倍、市净率2.75,均为2023年指数发布以来最高。小微盘持续上涨后估值明显抬升,但无论绝对估值水平还是相对估值水平,距离历史极值仍有不小距离。小微盘占优风格或反映经济转型升级期的创新探索特征,当前市场环境中小微盘行情仍然值得关注。
中原策略认为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美元走弱利于外资回流A股。8月中报披露高峰,需谨防部分高估值题材股面临的业绩验证压力。未来市场有望集中于科技成长与周期制造两条主线。建议紧盯中报超预期个股及政策催化窗口,避免追高主题炒作。预计短期市场以稳步震荡上行为主,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盘变化情况。短线建议关注光伏设备、电力、能源金属以及工程机械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