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海外业务回暖 欧洲市占率达45%

宁德时代发布2025年半年财报,1-6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归母净利润为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

其中海外营收为612.08亿元,占当期营业总收入的34.22%,较2024年同期的505.29亿元增长21.1%。海外业务毛利率为29%,同比增长4.16个百分点,远高于国内业务的22.9%。

2024年宁德时代海外营收累计1103亿元,同比下滑15.8%。今年上半年业绩显示公司已走出低谷期,迎来海外市场第二增长曲线。

伯恩斯坦Research最新统计显示,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的市占率已从2019年的0%,飙升至45%。过去五年间,公司从零起步,占据欧洲近半市场份额。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布局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和难题。欧洲市场虽大,但也存在日韩竞争对手的冲击,以及海外电池法案等地缘性高墙。

今年5月20日,宁德时代以约370亿港元的IPO募资总额登陆港交所主板,创下近年来港股最大IPO纪录,且从启动到完成上市仅用了128天。

此次港股募集资金净额为40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70亿元。其中高达90%的资金将用于匈牙利工厂一期和二期项目建设。

匈牙利工厂位于欧洲心脏地带,靠近奔驰、宝马以及大众等客户的整车生产基地,建成后100GWh的电池产能将位居欧洲第一。

欧洲是中国电池企业的必争之地,匈牙利是最具投资价值的国家之一。亿纬锂能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融资目的相同,资金将主要用于匈牙利和马来西亚等海外生产基地。

欧盟对待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落地建厂的态度矛盾,一方面担心依赖中国电池会削弱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担心强硬措施影响本土电池产业发展。

欧盟新电池法对中国电池企业提出了严苛要求。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曾透露,欧洲建厂成本是国内的3-5倍,仅一条生产线的环保投入就抵得上国内三个工厂。

咨询公司SNE Research统计显示,2024年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在欧洲市场的总占有率约为45.1%,首次被中国企业(49.7%)反超,且中国方面的领先优势还将持续扩大。

截至今年4月,中国电池制造商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从2020年的10%飙升至65%,其中宁德时代的市占率已从2019年的0%增长至45%。

欧洲本土电池制造商遭遇重创,北欧最大电池公司Northvolt申请破产保护。过去几年,欧洲一直努力建立本土电池产业链,但计划中的16家欧洲主导的电池工厂中,有11家已被推迟或取消。

宁德时代在欧洲的最大客户是大众汽车,2024年公司26%的欧洲出货给到大众汽车。Stellantis(16%)、宝马(13%)和吉利(13%)也是其主要客户。

比亚迪欧洲市场高达72%的供货是自给自足,剩下27%的份额给到Stellantis。韩系电池制造商阵营中,LG新能源的供货高度集中于特斯拉(48%)和大众汽车(27%),三星SDI则集中于宝马(46%)和大众汽车(29%),SK On主要供应现代起亚(37%)和梅赛德斯-奔驰(36%)。

宁德时代计划将换电和电池回收技术带到欧洲,以打造更立体的电动汽车供应链。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到2030年,换电、家充、公共充电桩将“三分天下”。

宁德时代董事会秘书蒋理表示,换电技术在欧洲具有“巨大的潜力”,中国的换电模式可复制到欧洲等地区,公司已与汽车制造商讨论过在欧洲使用其换电技术。

过去几年,宁德时代是欧洲市场供货增长和产能增长最快的电池制造商,产能策略也较为激进。欧洲投资设厂耗资巨大,且项目生产周期长,未来的产能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曾毓群表示,“再好的东西,走出去,也会冲击别人的市场。所以,别人就会想不同的办法对付我们,这个局面,目前没有办法改变。”

现阶段,欧洲电动车销量下滑,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统计显示,2024年欧盟电动车销量下降5.9%。此外,还要面对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威胁。越来越多的欧洲汽车制造商放缓电动化进程,欧盟也开始重新审视其电动化战略。

一旦欧洲汽车动力电池需求放缓,宁德时代们需要考虑如何为过剩产能寻找出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