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近日传回图像,显示火星表面存在类似珊瑚的岩石结构,地点位于盖尔撞击坑。
该岩石宽约 2.5 厘米,具有复杂的分支形态,由风蚀作用形成,其结构与地球珊瑚礁生物形态相似。8 月 4 日,NASA 发布声明并附上“好奇号”远程显微成像仪拍摄的照片。
NASA 指出,“好奇号”此前已发现多块类似岩石,它们由古老水流与数十亿年风沙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火星上数十亿年前存在液态水,其富含溶解矿物质,通过岩石裂缝渗透沉积,形成固体脉络,经长期侵蚀最终呈现为珊瑚状分支。
除该岩石外,“好奇号”还发现多个形状奇特的岩石,包括 7 月 24 日发现的直径约 5 厘米 的“帕波索”岩石,以及 2022 年拍摄到的小型花朵状物体。
“好奇号”于 2012 年登陆火星,任务由 NASA 喷气推进实验室主导,旨在探索火星是否曾具备宜居条件。
目前,“好奇号”已在盖尔撞击坑内行驶约 35 公里,探测过程中发现包括 37 亿年前岩石中的长碳链、碳循环迹象等证据,表明火星历史上具备生命存在的潜在条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