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布局机器人产业 推动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正加速布局机器人产业,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运营商。在中国移动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未来机器人数量将达到十亿台、百亿台量级,部分应用场景将在一年至两年内陆续落地试运营,具身智能将逐渐进入日常生活。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机器人行业的技术革新和应用探索成为焦点。多家领军企业近期接连获得大额订单,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研发迈向规模化商业落地,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具身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催生新的产业生态,不仅重构工业生产、家庭服务等传统场景的自动化逻辑,也推动通信、能源、医疗等基础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总经理于蓉蓉表示,公司目标是推动中国移动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运营商。布局机器人产业不仅意味着新的业绩增长点,也体现了这家全球最大通信运营商的战略转型。

在具身智能创新中心,轮式陪伴机器人已计划在年内进入试点养老院。该机器人具备语言交互、视频通话、节目播放、视频拍摄、触感反馈等功能,并可为银龄群体提供自主陪伴和生活照料服务,同时形成专属“长期记忆”。

在另一展台,四足机器狗可执行药品配送、快递取送、陪散步、聊天、教英语等任务。在模拟盲人避障场景中,机器狗还可引导用户行走并提供环境语音反馈。

部分产品即将上市。工作人员表示,今年9月家用机器狗将正式上市,轮式机器人也将从实验场进入实际应用场景测试。未来将通过量产降低成本,使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

然而,具身智能商业化仍面临技术挑战。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技术管理经理赵永生指出,大模型算法仍有待提升,机器人需在保持高稳定性、高成功率的前提下执行任务。

为提升VLA大模型(Vision视觉、Language语言、Action动作)的泛化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中国移动首创了VLA模型推理框架,实现机器人在具体场景中的高效运行,填补了行业关键技术空白。

在机器人实体训练场,两台内置VLA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执行相同任务时,其中一台出现机械臂抖动问题。工作人员表示,抖动与算法相关,影响任务执行效率和成功率。VLA模型推理框架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并提升执行速度。

中国移动是业内首家自研VLA模型推理框架并取得突破的企业,未来该框架将面向行业开源。工作人员表示,基于该框架,机器人将能执行加热餐食、使用小家电完成家务等家庭任务,但仍需大量数据支持和长期训练。

近期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中标亿元级采购订单,被视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信号。为完善VLA模型推理框架和大模型,多台机器人正在进行密集训练。

为提升训练效率,中国移动打造了AI生成式并行仿真系统“灵霄”,实现业内首个最大规模的家庭厨房场景仿真训练场,支持上百台机器人执行百余种任务的实时并行仿真训练。公司基于多模态大模型自研仿真3D模型生成技术,实现单个3D资产秒级生成,兼顾效率与质量。

VLA模型推理框架的技术突破使中国移动更接近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运营商的目标。2025年1月24日,中国移动成立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具身智能在泛家庭场景中的应用,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全栈式机器人能力图谱,加速商业化进程。

于蓉蓉表示,中国移动将构建“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满足用户不同场景需求的动态升级,使机器人成为可伴随成长的智能生命体。

赵永生指出,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通信运营商,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自然人,也涵盖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公司长期积累的网络设施、专利服务、全国渠道和运维团队等优势,能够支撑机器人运营服务。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多次提及硅基生命的发展潜力。他指出,未来以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为“神经中枢”的硅基生命将迎来群体性涌现,激发社会发展新红利。

过去几年,中国移动持续推进数智化转型,数据中心、云计算、算网融合等算力服务,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力持续突破,为公司跨界布局具身智能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具身智能市场的布局,中国移动又一条业绩增长曲线逐步显现,机器人运营商的万亿元级蓝海市场正在释放潜力。中国移动的宏大愿景,正从“连接人与人”的通信根基,向“连接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的未来跃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