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纾困未果,深圳华南城被下令清盘

8月11日,深圳房企华南城(01668.HK)被高等法院下令清盘,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的周伟成及潘路洋获委任为共同清盘人。

据克而瑞统计,华南城是本轮行业调整中第5家被颁令清盘的内房企业,亦是首家有国资背景的开发商。

2022年,华南城引入深圳国资特区建发纾困,并推动境外债务展期。但历经近三年努力,公司仍未能恢复,目前股票已停牌。

此次清盘由花旗国际于2025年1月27日提出,涉及一笔于2024年4月到期的美元债,欠款约3.06亿美元。

该笔美元债违约始于2024年2月。华南城表示,因销售未达预期、现金流紧张,无力偿还到期债务。

公司坦言,虽自2022年起多次推动美元债展期,但经营状况未能改善,最终未能支付两笔债券本息,导致违约。

违约后,华南城启动境外债务重组,2024年4月委任财务顾问与债权人沟通,但至清盘呈请提出时尚未披露完整重组方案。

清盘聆讯历经三次延期,最终未能与债权人达成一致。

清盘令下达后,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指出,应尽快设立临时债委会,优先处置可变现资产,提升回收效率。

他分析称,此次清盘反映出当前内房境外重组普遍困境,法院对拖延战术容忍度下降,司法化出清趋势已在恒大事件后强化。

市场预期更多中小开发商将面临清盘压力,尤其是再融资能力弱、抵押薄弱的主体。

华南城成立于2002年,首个项目为深圳华南城,曾是最大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公司业务涵盖多个城市,物业开发与销售占收入七成。

2021年行业初现危机时,华南城引入深圳国资纾困。2022年5月,特区建发斥资超19亿港元认购新股,持股29.28%,成为第一大股东。

创始人郑松兴持股比例由28.5%稀释至20.16%,退居第二大股东。

此后,特区建发与债权人签订维好协议,推动5只美元债展期至2024年,利率由10%以上降至9%。

此外,特区建发还通过资产收购、银团贷款等方式为华南城提供支持,但未能根本扭转局势。

2023财年,华南城录得亏损43.2亿港元;即期负债总额162.95亿港元,现金仅11.43亿港元。

2023年底,华南城再度发起美元债展期,但5笔中4笔被否,仅1笔获展期。2024年2月两笔债券违约,引发此次清盘。

截至2024年底,华南城总计息负债约302亿港元,其中即期部分约182.4亿港元;现金及等价物仅0.4亿港元。

期内约157.42亿港元有息负债违约,净亏损达89.76亿港元,核数师对财报“无法表示意见”。

2024年6月,花旗国际已就维好协议起诉特区建发,申索不少于14.07亿美元赔偿。

华南城清盘命运落定,黄立冲建议管理层与股东尽快与清盘人达成项目延续运营、现金池隔离等安排,避免进一步价值流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