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经历严峻挑战,营业收入达到1.87亿元,同比下滑30.78%。公司净亏损达3793.55万元,与去年同期1344.60万元的盈利形成鲜明对比,相当于每日亏损20.96万元。
作为华为的重要供应商,利和兴正面临自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增长瓶颈。财报数据显示,用于智能手机射频测试、摄像头检测的设备订单量同比减少62%,这些产品曾占据该业务线70%以上的收入。华为等核心客户的库存调整周期延长,使得利和兴的设备交付周期从45天延长至68天,资金周转效率下降40%。
该公司的核心业务——贡献逾四成营收的业务线,上半年收入同比骤降58.47%,从1.88亿元缩水至7806.30万元,毛利率从25.24%断崖式下跌至8.52%。
尽管利和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出车载MCU/OBC测试整线等产品,但其收入贡献仅占智能制造设备业务的15%。为获取比亚迪等新客户的订单,产品定价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2%-15%,进一步拉低毛利率。
电子元器件业务呈现“规模扩张与亏损加剧”的矛盾局面。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产品收入同比增长59.16%至5630.53万元,但7668.03万元的营业成本使其毛利率定格在-36.19%。利和兴电子作为运营主体,上半年净亏损2316.50万元,相当于每天消耗6.41万元。尽管车规级产品通过AEC-Q200认证,但在高端市场的渗透率不足0.5%,产能利用率仅为42%。
利和兴智能装备(江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13日,采用“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的合作模式。但财报显示,累计投入4.48亿元的江门产业园扩建项目,投资进度已达106.28%,产能释放进度滞后计划28个百分点。
固定成本刚性上升成为吞噬利润的黑洞。厂房折旧、设备维护等固定支出上半年达3268万元,同比增加21%,产能利用率仅为63%,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同比上升34%。
为维持生产连续性,公司不得不接受部分原材料供应商的“最小订单量”条款,导致MLCC用陶瓷粉末等关键物料库存较年初增加58%,存货跌价准备计提1287万元。
财务费用激增进一步增加压力。短期借款从年初的2.03亿元增至2.50亿元,长期借款维持1.12亿元规模,利息支出同比增加20%至497.67万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49.50%,较上年末上升2.3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从1.53%升至2.92%。
1624.46万元的研发支出同比下降13.92%,但占营收比重从6.99%升至8.70%。高频微波MLCC、折叠屏检测设备等研发项目的延期,使新产品贡献收入的时间点从原计划的2025年Q2推迟至Q4,可能错失市场窗口期。
客户结构的单一化风险加剧公司波动。尽管华为及其关联企业贡献的收入占比从45%降至38%,但仍是第一大客户。这种依赖使公司在议价谈判中处于弱势,上半年华为订单的平均付款周期从60天延长至90天,应收账款中逾期金额同比增加86%。
消费电子行业的库存周期调整从原预计的2个季度延长至4个季度,导致设备更新需求疲软。MLCC市场遭遇价格战,常规产品价格同比下降18%,而利和兴重点布局的中高压产品因认证周期长,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然而,利和兴的半年报也披露了一些积极信号。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设备订单在6月环比增长42%,其中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测试装备获得某头部车企的批量订单。这可能预示着业务转型的突破口。
随着华为加大智能汽车领域投入,利和兴正争取其车载智能座舱测试设备的独家供应资格。该产品若能落地,预计可贡献年收入1.5亿元,毛利率维持在30%以上。
利和兴于2025年4月24日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81%。归母净利润实现708.02万元,同比增长率达118.76%。
仅仅过去半年时间,利和兴便遭遇营收和利润的断崖式下滑,或将迎来“至暗时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