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诺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拟在港股主板上市。作为一家专注于抗感染新药研发的生物科技公司,丹诺医药尚未实现商业化,目前面临较大资金压力。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负债净额达9.32亿元。
丹诺医药成立于2013年,已建立由七项创新资产组成的差异化管线,包括三项核心产品:利福特尼唑(TNP-2198)、利福喹酮(TNP-2092)注射剂以及TNP-2092口服制剂。其中,利福特尼唑是全球首个且唯一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分子实体候选药物;利福喹酮为潜在首创三靶点治疗植入体相关细菌感染的候选药物;TNP-2092口服制剂则是全球首个用于治疗肠道菌群代谢相关疾病的多靶点候选药物。
2024年11月,丹诺医药与远大生命科学就利福特尼唑的中国市场商业化签订独家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远大生命科学拥有利福特尼唑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推广及分销独家权利。若丹诺医药未能于2026年12月31日前获得该药物首个适应症的中国上市许可,远大生命科学可单方面终止协议,并要求丹诺医药退还已收到的第一期里程碑付款。此外,若该药物未被纳入2026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双方亦可重新协商关键商业条款。
此次IPO募集资金用途方面,约75.5%将用于核心产品的研究、开发、注册备案及商业化;约7.3%用于其他候选产品研发;约7.2%用于建设自有工厂;其余10%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由于目前无产品获准商业化销售,丹诺医药尚未实现收入。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年内/期内亏损分别为1.92亿元、1.46亿元和0.38亿元,累计亏损达3.76亿元。丹诺医药表示,预计未来数年仍将产生大量经营开支。
公司负债净额持续上升,2023年末、2024年末及2025年一季度末分别录得7.59亿元、8.98亿元和9.32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46亿元,并于7月收到E轮融资相关出资约1.05亿元。丹诺医药表示,预期主要以现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银行借款及金融资产等为未来营运提供资金。
报告期内,丹诺医药核心产品研发开支出现下滑。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核心产品的研发开支分别为9830万元、5730万元及860万元,占公司研发开支总额的90.7%、82%及65.3%。
股东结构方面,药明康德通过旗下基金Wuxi Fund持有公司股份。Wuxi Fund于B轮首次投资丹诺医药,并参与后续多轮融资。截至2025年7月25日完成E3轮融资后,Wuxi Fund持股比例为6.55%。Wuxi Fund为一家根据开曼群岛法律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人及唯一有限合伙人均由药明康德最终全资拥有。
同时,丹诺医药与药明康德及其相关方存在关联交易。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与药明康德及相关企业的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1345.6万元、799.3万元及265.1万元。其中,供应商B为公司前五大供应商之一,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采购金额分别为1345.6万元、799.3万元、265.1万元,与其对药明康德及相关主体的关联交易金额一致。
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丹诺医药,公司回复称“公司现处于静默期,在此期间暂不便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一切信息均以公开披露信息为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