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P-1抑制剂全球获批上市 呼吸科赛道迎新机遇

8月12日,FDA批准Insmed的DPP1抑制剂Brensocatib正式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这是全球首个获批的DPP-1抑制剂。

得益于Brensocatib的顺利上市,Insmed市值达到258亿美元。此前,复星医药的小分子DPP1抑制剂XH-S004也实现了授权出海,以1.2亿美元不可退还的首付款、开发里程碑付款+5.25亿美元潜在销售里程碑款的对价将XH-S004除中国大陆及港澳外的全球权益授予Expedition。

2023年底,海思科曾将DPP-1小分子抑制剂HSK31858以首付款1300万美元+潜在最高4.62亿美元里程碑将大中华区以外的权益授予意大利Chiesi集团。HSK31858作为国内进度领先梯队的DPP-1抑制剂,当日海思科股价涨停,市值超过700亿人民币。

DPP1(二肽基肽酶1)是一种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其主要在骨髓中性粒细胞前体(早幼粒细胞阶段)中表达,它的核心功能是激活三种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NSPs)。DPP1抑制剂在骨髓中抑制DPP1后,成熟中性粒细胞携带至外周循环的活性NSPs减少60-70%,从根源降低其组织破坏潜力,达到治疗对应疾病的疗效。

从潜在市场空间来看,DPP-1抑制剂潜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美元,主要集中在NCFBE、COPD两大核心适应症,另外还可拓展至化脓性汗腺炎、慢性鼻窦炎等中性粒细胞驱动的炎症性疾病。历史上推出的呼吸系统药物在上市5年后平均销售额已超过10亿美元。

Insmed对Brensocatib布局了三个适应症方向,分别是NCFBE、化脓性汗腺炎、无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2024年5月Insmed宣布的三期临床研究ASPEN结果展示了明确的疗效证据。主要终点是肺部急性加重年发生率,接受Brensocatib的10mg和25mg剂量组较安慰剂组分别降低了21.1%和19.4%。在首次肺部急性加重延缓、52周内无急性加重患者比例增加等关键次要终点,10mg和25mg剂量组均做出了具备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安全性方面,接受Brensocatib治疗的耐受性良好。高剂量组的角化过度升高并不严重,而牙科疾病概率没有明显升高,接受Brensocatib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耐受性趋近。在安全性良好的背景下做出明确的疗效,Brensocatib的获批显然水到渠成。

在核心适应症NCFBE之外,外资行更期待Brensocatib在无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适应症带来的长期上行空间。Royal Bank of Canada预计该适应症可能给Brensocatib带来8-10亿美元的市场。针对该适应症的二期临床BiRCh于2023年10月启动,研究数据预计在2025年底读出。

从国内DPP1抑制剂的进展来看,目前竞争格局较为良好,主要的参与力量是海思科、复星医药和恒瑞医药,其中海思科HSK31858和复星医药XH-S004进度靠前。海思科的HSK31858在临床前数据中就展现出潜在最佳候选药物(BIC)的潜力,其在与Brensocatib相同剂量下展现了更优的血浆暴露量。

海思科在《柳叶刀·呼吸医学》最新发布的NCFBE二期研究显示,接受20mg治疗组年化急性加重率为1.00次/人年、40mg组为0.75次/人年、安慰剂组为1.88次/人年,20mg组和40mg组急性加重风险分别降低46.8%和60.1%。无急性加重患者比例方面,HSK31858 20mg组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且40mg组效果更优,无加重患者比例翻倍。

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如皮肤角化过度、牙周炎等重要不良反应未显著高于安慰剂组,总体安全性良好。海思科的HSK31858在剂量窗、早期国内临床结果等方面,展现了自己潜在BIC的一面,期待后续的国内三期临床结果。

复星医药XH-S004作为仅次于海思科HSK31858的后发者,尽管目前并未披露临床前、临床的数据,但从能够拿到与HSK31858同等价值体量的交易,相信早期表现也不会太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