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正在北京举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支参赛队伍、500余台机器人围绕26个赛项展开竞技。
功夫搏击展台展示的机器人具备直拳、勾拳等动作能力,倒地后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实现“自救”。北京科技大学大三学生朱丹阳介绍,功夫搏击机器人通过增加舵机数量提高动作自由度,“舵机就像是关节,数量越多,机器人越能采用更多角度和姿势挥拳”。
在观众互动环节,小朋友也可操控机器人进行功夫搏击比赛。参赛队伍通常将机器人动作编辑到控制器上,由操作员遥控完成比赛。
比赛仲裁兼武术项目技术代表张继东表示,由于缺乏先例参考,专家们为机器人量身打造评分规则,根据动作完成、演练水平和动作质量等维度打分。对完成更多动作的机器人,给予相应分数倾斜。
作为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赛事,运动会规则不仅关乎比赛公平公正,更能推动机器人技术发展。针对武术比赛,组委会制定白鹤亮翅、野马分鬃等20个动作供参赛公司选择。参赛公司还可自行申报动作,由专家评委根据呈现效果赋予分值。
张继东表示,武术项目考验机器人灵活性、协调性和稳定性。部分机器人的表现令人惊喜,“人类打出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尚且不易,更何况是机器人”。
PNDbotics队凭借31.05分成绩摘得武术项目冠军。领队梁骐钧介绍,该队Adam机器人完成基础掌、拳、手挥琵琶等规定动作,并表演太极、洪拳等项目。43个自由度的全身关节配置与七款全自研PSA系列执行器使机器人动作流畅,已能在凹凸地面、斜坡等非结构化环境中保持稳定步态。该团队表示,配合后期的动作库训练及算法优化,机器人将加速在工业、服务等场景中的应用。
自由搏击擂台上,两台宇树科技G1机器人进行激烈对抗,勾拳出击、提膝冲撞、摆腿侧踢,对手倒地时甚至做出嘲讽动作。宇树科技工作人员万山琳表示,自由搏击比赛每场三个回合,每个回合三分钟,采取积分制,有效打击对手即得分。该团队希望通过比赛获得实时反馈数据,从而在硬件和控制算法方面进行优化。
在16日举行的自由体操决赛上,松延动力小顽童队夺冠,这是该队在运动会上的首枚金牌。体操项目考察机器人平衡性、高爆发性与运动性能。松延动力工作人员李胜涛表示,为完成空翻、空中转体等高难度动作,团队用两周多时间集中调试,解决仿真到实机迁移、实机部署适配性以及落地瞬间脚部触地控制等问题。
李胜涛表示,“站在赛场上的机器人都是赢家,参加就是胜利”。他期待机器人加快从竞技场走向千家万户,使生产更智能、生活更美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