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创业者自割大腿演示止血纱布获3000万融资

8月1日深夜,21岁的杰克·阿德勒(Jake Adler)在实验室中卷起裤腿,用活检手术工具在自己的大腿上切开两个伤口。他用纱布按压右腿伤口,迅速止血,而左腿未处理的伤口仍在渗血。这一幕并非医疗实验,而是一场融资路演的终极表达。

这段“毛骨悚然”的视频被阿德勒发送给多位潜在投资人,用于展示其公司研发的快速止血敷料“Kingsfoil”的效果。这一举动最终为他的初创公司Pilgrim赢得了430万美元(超3000万人民币)的种子轮融资。

阿德勒的行为虽引发争议,但也揭示了资本市场的现实:在生物科技领域,传统的融资“硬通货”如实验室数据、动物实验报告、专利证书越来越难打动投资人。于是,极端行为成为新的“说服逻辑”。

这款止血敷料的核心是黏土基材料:干燥状态下是普通纱布,接触血液后转化为凝胶,以秒计算止血,且无明显副作用。Pilgrim宣称其能应对战场上的动脉级出血。

但Kingsfoil能否真正应用于战场,仍存疑。美军现行的战术战斗伤员救护指南对止血产品有严苛要求。战场医疗的每个细节,都是在血与泪中打磨出来的。

阿德勒的自我实验也引发伦理争议。医学伦理学界有“纽伦堡准则”,强调人体实验必须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即便对于自我实验,现代医学伦理也强调“最小风险原则”。

阿德勒的人生轨迹看似为硅谷“反传统神话”量身定做。2023年,他获得蒂尔奖学金,该项目鼓励年轻人放弃大学直接创业。但他对科学伦理的认知,似乎存在盲区。

阿德勒的故事也暴露了资本对“勇气”的偏执解读。彼得·蒂尔曾言:“卓越的思考很罕见,但勇气比天才更稀缺。”但当资本将“勇气”推向极端,它便与“怪”纠缠在一起。

生物科技领域的绝大多数突破,都来自严谨的体系化探索,而非孤注一掷的个人表演。当资本开始偏爱“割腿融资”这样的戏剧化情节,那些默默在实验室做基础研究的团队,可能会因“不够特别”而被忽视。

阿德勒的腿上会留下两个疤痕,一个在右腿,一个在左腿。右腿的疤痕覆盖着Kingsfoil的“成功”,左腿的疤痕暴露着这场实验的本质:用对比的血腥,制造非黑即白的说服力。

科学的真相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Kingsfoil可能确实有效,但其适用范围、副作用、长期安全性,都需要在规范的临床试验中验证。阿德勒的勇气,本该用在推动这些研究上,而非用在镜头前的自我伤害。

或许我们更该追问:为什么一个21岁的创业者会觉得必须割开自己的腿才能证明产品价值?当医疗器械的可信度需要靠创始人的血肉来背书,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验证体系、投资逻辑、创新文化出了偏差?

阿德勒的430万美元融资到账了,但这场用血肉换来的资本认可,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创投圈对“颠覆性”的病态渴求,照见了科学验证体系在传播时代的弱势,也照见了我们对“勇气”二字的认知偏差。

当未来某天,Kingsfoil真正走进战场或医院,希望它被记住的,是严谨的临床数据,是救死扶伤的实效,而不是那个21岁年轻人腿上的伤疤。因为创新的终极意义,是让生命得到更好的守护,而不是让生命成为证明创新的道具。

真正的创新英雄,不该是拿身体做赌注的“科学怪人”,而应该是那些在规则内突破边界的人——他们尊重伦理,敬畏数据,理解改变世界从来不是靠一时的热血,而是靠持久的理性与耐心。

真正的勇气,从来不在刀刃上,而在对生命与科学的双重敬畏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