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构建农资安全长效治理机制

织密农资监管网

2025年3月15日,陕西省咸阳市市场监管领域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举行。农资企业代表宣读诚信经营倡议书,各县区执法人员列队待命,现场展板醒目标注“严打假劣农资”。

咸阳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队长罗鹏伟表示,农资打假只有造声势才能聚合力。该市通过市级领导部署、县局表态、企业承诺的三级联动,同步印发专项行动方案,为全年工作划定红线。启动仪式后,执法人员前往化肥厂和农资店,实地教学执法流程。

支队将“大数据”与“铁脚板”结合。执法人员梳理12315平台投诉,圈定问题集中区域,同时开展“双随机”抽查,重点检查城乡接合部、县际交界地的农资集散点。在春耕、“三夏”等关键农时,复合肥、磷肥、农膜等样品被送上快检车——该移动实验室可在2小时内初判化肥氮磷钾含量。3年来,196批次监督抽检中,42批次被检出不合格。

检测结果显示不合格后,执法“组合拳”随即出击。针对不合格产品,支队建立“上追源头、下查流向”闭环机制。2024年一次行动中,执法人员发现某经销商67吨磷肥不合格,两天内横跨5县区追回42吨未售不合格磷肥。而已拍卖的过百吨罚没化肥,支队全程监督其回炉再生,既避免二次污染,又为财政节省处置成本。

宣传成为巩固战果的重要一环。当地主流媒体定期曝光违法企业。罗鹏伟表示,支队分析历年案件发现,农民易被“特效肥”“外地小众品牌”误导,宣传需直击这些痛点,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消费。

全流程规范化执法

执法查处作为“六步工作法”的核心环节,已在咸阳市形成一套严密体系。

每年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产品质量执法大队的办公室便进入忙碌状态。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开始前,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农资生产、批发、零售进行“体检式”排查,力争在春耕用肥高峰前完成首轮“体检”。执法中不仅查验进货票据、质检报告,还使用执法记录仪全程录像。案件审核环节需过“四道关”:大队初审、案件审核人员核验、班子讨论、市局法规科终审。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支队同步发出《信用修复告知书》和《合规建设提示书》。产品质量执法大队大队长祁少波表示,“三书同达”既惩戒又引导,实现对企业行政处罚、整改修复、合规提示的全链条闭环执法和管理机制,促进经营主体合规诚信经营。

咸阳市公安局驻支队警务室设在执法支队五楼。2023年,支队在查处2起化肥案时发现涉刑线索,立即通过绿色通道移交公安部门。3年来,行刑双向移交线索高效顺畅,形成“公安侦查、市监鉴定”的协同机制。与农业部门的联合行动则聚焦种业侵权和非标地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行为。

支队共有4名案件审核人员、1名公职律师和2名常年法律顾问。罗鹏伟表示,从案源登记到结案归档,所有流程要求做到全规范。为防控风险,咸阳市市场监管局主要领导每年开展2次“领导跟执法”活动,查找执法中的漏洞与不足;推行的“精度、温度、力度、透明度”四度行政执法模式,被当地主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筑牢防线守护丰收

3年耕耘,全市检查农资主体760家次,查处不合格化肥案73件、假冒商标案1件,罚没款69.41万元,100.5吨假劣化肥退出田间地头。执法队伍在实战中锤炼出“3样本领”——用快检设备筛疑的火眼金睛、跨区域追缴假化肥的雷霆速度和制定农资选购指南的共情能力。

科技赋能正在改写农资打假的“战法”。罗鹏伟描述了未来蓝图:一是无人机巡查系统,可监控偏远农资店物流;二是联合科研机构研发便携检测工具包,降低检测成本并提高精度。他表示,下一步将提升化肥追溯码全覆盖的速度,“让每一粒化肥都值得托付,这才是守护丰收的真正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