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整治农村食品市场 小作坊实现标准化管理

在西安市鄠邑区南关一座综合市场内,一家名为“大口味熟肉加工部”的小作坊通过电子追溯系统实现肉制品全程可追踪。8月14日,该作坊负责人黄朝阳向记者演示了追溯流程:当发现某批次肉制品存在质量问题后,立即在云供应链系统中查找出该批次产品的出库记录及流向信息,并迅速完成召回和封存。

一家农村地区的小作坊为何能够实现产品全程电子追溯?这与西安市市场监管局近年来对农村食品消费市场整治活动密切相关。

锅巴产品曾因抽检不合格带来深刻教训。2024年4月,位于高新区秦渡镇白杨寨村的一家食品企业生产的锅巴被检测出过氧化值超标。企业负责人刘鑫表示,企业为此更换设备、调整管理层,并在市场监管部门帮扶下完善安全制度与生产技术衔接,直接损失超500万元。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其产品接受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抽检300多次,再未出现不合格情况。

西安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食品科科长曾伟介绍,对监督抽检不合格企业,分局和辖区基层市场监管所会联合进驻,召开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突出企业行政约谈会,分析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整改要求,并通过下发《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行政约谈建议书》、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等方式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过去,农村食品小作坊常给人“小散乱”印象。但如今,大口味熟肉加工部生产车间已实现布局标准化、工艺流程规范化和硬件设施现代化。车间内壁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包裹,配备新风系统、臭氧发生器、灭蝇灯、净化隔油池等设施,排水沟洁净无杂物。

在市场监管部门帮扶下,该作坊近3年共发现并整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问题23个,参加食品安全风险教育培训198人次。鄠邑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科科长孙战谋表示,近6年省市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该作坊产品全部合格,未发生一起消费者投诉。

鄠邑区市场监管局今年以来开展食品小作坊环境卫生大提升、风险隐患大排查专项行动,重点优化食用植物油作坊工艺流程、提升环境卫生、完善硬件设施,防控塑化剂污染风险。同时,以食醋作坊为帮扶支点,组织业务骨干深入生产现场讲解法规标准,推进辖区小作坊实现标准化。

截至目前,该局辖区7户肉制品、食用植物油、食醋、豆制品小作坊已完成生产环境提升改造,另有16户作坊改造正在进行中。

在高新区普新二路的西安唐久物流配送中心,记者进入西安家厨便利食品有限公司10万级洁净生产车间。企业食品安全总监李琴讲述了一起食品安全故障核查处置过程:8月6日,食品安全员发现便当包装线金检机警报异常后,立即叫停生产并上报情况。经评估后,企业启用备用生产线,对问题设备进行排查和修复,并对相关产品进行封存。

李琴表示,当天14时至15时20分期间经金检机检测的产品在撤掉待检标识前不得转移至配货区。8月8日,她组织食品安全员汇总一周问题,重点对此次故障处置情况进行复盘并形成《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

曾伟指出,“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有助于精准发现和快速处理风险隐患,推动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履职尽责,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今年以来,西安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对4家肉制品(含速冻肉类食品等)生产企业、3家小作坊开展全面检查,覆盖原料肉采购与查验、生产加工过程控制、出厂留样与检验、“两个责任”落实等环节,并完成抽样检测96批次,全部合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