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立秋已过,多个城市依然高温不减,冰品市场热度持续,其中冰杯品类尤为突出,成为消费热点,吸引众多上市公司争相布局。
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创始人霍虹屹表示,冰杯正从网红爆品向常规品类转变,由尝鲜消费转向高频复购,上市公司纷纷入局意味着冰杯从边缘增量逐步发展为刚性配置,具备形成规模产业链的潜力。
冰杯消费热潮持续攀升。记者在杭州街头某便利店看到,店内冰柜中包含纯透食用冰杯、水果风味冰杯和咖啡冰杯等多种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该店售货员表示,今年天气炎热,顾客购买冰杯数量大幅增加,补货频率明显上升,部分产品一天需补货两到三次。
数据也印证了冰杯的热销。《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我国冰杯销量已连续两年增长超过300%,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冰杯达48杯。
外卖平台上的冰杯销量同样亮眼。《2024夏季即时零售冰品酒饮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大暑前后,冰杯外卖量同比增长350%,冰杯搭配啤酒等酒水饮料的外卖量也同比增长约300%。
冰杯畅销背后,是多重消费逻辑的叠加。中关村物联网联盟副秘书长袁帅指出,现代消费者更注重生活品质和个性化体验,冰杯能提供自由搭配原料自制饮品的可能性,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快节奏生活使消费者对便捷性要求提高,冰杯便于携带和储存,符合这一趋势;此外,社交媒体普及使消费者乐于分享自制饮品过程,进一步激发购买热情。
随着冰杯市场需求上升,多方企业加快入局。初期冰杯产品主要来自冰力达(广东)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晓德食品有限公司、冰极限(河南)食品有限公司等可食用冰企业,但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更多企业纷纷加入,推动产品线日益丰富。
饮料巨头率先发力。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推出160克原味冰杯和190克柠檬冰杯,分别定价4.4元和6.6元。今年7月,其在山姆会员商店推出高端纯透食用冰,规格为2kg售价22.8元,该产品以千岛湖水源和超低速缓冻为卖点,推出后迅速引发社交平台热议,多次出现缺货。
乳业巨头也迅速跟进。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冷饮品牌伊利冰淇淋推出冰工厂冰杯,主打可与多种饮料搭配,实现一杯一调的灵活属性;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通过旗下品牌“冰+”推出冰杯产品,完善企业在清凉消费场景中的产品矩阵。
除食品饮料企业外,商超便利店等零售渠道也积极布局。盒马早在2021年上线冰杯商品,今年新增咖啡冰杯、柠檬冰杯、乳酸菌冰杯、冷萃龙井茶冰杯等多款新品,持续进行口味创新。小象超市推出多款特调套餐,通过冰杯与饮料组合搭配,提供多样化即饮解决方案。罗森、全家、7-11等连锁便利店也纷纷推出自营冰杯产品,加速细分市场布局。
新茶饮品牌同样敏锐捕捉到冰杯商机。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延续去年1元1个冰杯的售卖模式,推出雪王冰杯,大杯售价仅1元,凭借高性价比吸引大量消费者;古茗控股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推出售价1元的一杯冰水,产品由水和冰块构成,规格为中杯500ml,经备注可只加冰块不加水,以灵活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
数字经济学者、广州壹通数字技术公司首席公关官罗富国表示,冰杯行业将趋于个性化、精细化和品牌化,企业竞争加剧将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未来有望形成少数头部品牌主导市场的格局。
福州公孙策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军豪认为,不同参与主体需采取差异化策略应对市场竞争。传统制冰企业应聚焦工艺创新与品质管控,建立完善溯源体系;渠道商应深化场景融合,通过创新销售策略打造竞争差异;跨界企业可借助品牌影响力开发高端冰杯,并联合科研机构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构建产品壁垒。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