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主业疲软、新赛道迷茫,4000亿巨头面临多重挑战

作为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巨头,海尔近年来面临主业增长放缓、新业务方向不明等多重压力。尽管曾以“怒砸冰箱”事件树立质量标杆,并从负债147万元起步成长为年销售额达4000亿元的企业,但当前海尔的发展正遭遇严峻考验。

近期,海尔系高管持股平台青岛海创合肆管理咨询企业的工商信息变更,将张瑞敏从出资人名单中移除。自2025年6月以来,张瑞敏已陆续卸任多家海尔系投资平台职务,逐步退出公众视野。新任领导人周云杰虽积极拓展与央企的合作,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点,但成效尚不明确。

海尔曾通过海外并购和本土化战略实现快速扩张,但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其海外业务遭遇瓶颈。北美市场作为其最大海外市场,2024年收入同比微降0.3%。

核心家电业务方面,海尔智家2024年营业收入为2859.81亿元,同比增长4.2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7.41亿元,同比增长12.9%。然而,冰洗产品收入增速分别仅为1.96%和2.87%,较2023年同期分别下降3.2和3.28个百分点。

在空调市场,海尔虽在2025年1—4月线下渠道市占率排名第三,但与美的、格力相比仍存在差距。其高端品牌卡萨帝虽表现亮眼,但也面临区域销量不均、门店亏损、质量问题频发等问题。

海尔近年来通过并购不断拓展业务边界,涉足机器人、大健康、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但多元化布局尚未带来预期收益。例如,其25亿元收购的新时达公司对整体营收贡献有限。同时,持股的多家金融企业也带来管理压力和风险。

在国际市场,海尔品牌影响力提升缓慢,难以与三星、LG等国际品牌抗衡。文化差异、消费习惯不同以及政策法规限制,成为其海外拓展的重要障碍。

在AI领域,尽管海尔7月25日发布了三翼鸟平台,打造车家互联生态,但AI家电市场尚未形成现象级产品。用户认知度低,智能化在消费者选购因素中仅排第四。

海尔试图通过“车家互联”等新赛道寻求突破,但该领域竞争激烈,既有美的等传统对手,也有小米等跨界企业。即便实现车载系统与智能家居的连接,商业化路径仍不明晰。

与此同时,海尔消金近期因违规被罚款235万元,创下近三年行业单次处罚最高纪录,并因大量投诉陷入舆论风波,进一步影响企业形象与市场声誉。

站在发展的关键节点,海尔正面临高层变动、主业增长乏力、多元化隐忧、创新困境、监管处罚等多重挑战。如何实现破局,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