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力推赵露思背后的商业化考量

小红书因力推明星赵露思而引发争议,该平台历史上首次有账号突破2000万粉丝,赵露思的涨粉速度被认为是一次商业化机遇。尽管赵露思鲜有代表作,但因一系列争议事件迅速出圈,其在小红书的走红背后有平台推送的推动。

有媒体人指出,小红书最起码连续三天向用户弹窗推送赵露思的内容,认为这是移动互联网以来最悍然、最粗暴、最占用公共资源的一次打扰用户行为。在强硬的平台推送面前,“你的生活兴趣社区”似乎成了一句空话,用户个体的“兴趣”被平台“强制定义”。

小红书之所以不惜打扰用户,力推赵露思,背后的原因是商业化考量。赵露思在短短两周内直播10场,涨粉突破2000万,是小红书可遇不可求的一次机遇。平台或许希望借助赵露思的流量,探索直播电商的新可能性,吸引饭圈流量,带来更多的商业化机会。

小红书过去依靠明星流量打法,现在也自然能够用相同的打法挖掘流量、商业化红利。饭圈人群与小红书人群画像有重合,带来增量的同时也能挖掘存量。Questmobile报告显示,2024年前十个月,小红书月平均活跃用户规模为2.14亿,较2023年同期仅增长了11.9%。

小红书归根到底是个内容平台,不是经营平台,经营平台靠的是工具提升效率,内容平台靠的是红利带动增长。没有了红利,可能就意味着进一步失去了商业化的基本盘。这也可能是小红书坚持强推赵露思的原因。

小红书绑定赵露思,与向淘宝、京东开放流量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借助外部力量进一步商业化。向淘宝、京东开放是向外增长,力推赵露思是更激进的向内增长。但此举可能向外界传递出“小红书饭圈化”的信号。

小红书曾一度对明星和粉丝的涌入抱有警惕态度,这些人群涌入的确能带来很多流量,也会使得小红书的社区内容调性变质。一旦没了调性,所谓内容社区也就没了种草的价值。小红书创始人瞿芳曾说:“我们非常清楚当KOL也在给我们贡献大量优质内容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自己姓什么。”

兴趣是小红书内容的生命线,也是商业化的生命线。市场对小红书的期望值很高,过去有消息称小红书可能要启动IPO。天眼查APP显示,目前小红书融资已经到了E轮,金沙江创投旗下的一份股份交易文件显示,小红书估值从200亿美元跃升至260亿美元。

要想在将来IPO之后为股东兑现期望值,小红书不得不拿出更多的商业化成绩,继续提升货币化率。提升货币化率的方式有很多,小红书是否要逐渐“微博化”,是否要吃“争议流量”这碗饭,还需要深思。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兴趣也好,饭圈也罢,有红利,能挣钱始终是第一位的。但问题是,对平台而言,真正的红利蛋糕是结构性的增量。大多数时候,结构性的增量是品牌自发增长出来的,而不是依附于某个有内容红利平台。

今天这个过剩的市场,任何能被看得见的流量红利,最终都会吸引一大票品牌蜂拥而至,然后红利就消失了。市场永远存在“二八”法则,20%的商家在挣钱,80%的商家在内卷。小红书亦然。

实际上,今天的品牌种草增长已经由增量转入存量时代。在小红书上拍图做笔记起号,然后一款产品卖爆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品牌在小红书种草的方式无非三种:达人种草、信息流投放、搜索投流。这三种方式能奏效的前提是小红书依然能有一个健康、真实的内容生态。

现实是,所谓“真实的内容生态”背后是“郑州帮”的降维打击。种草模式也就变得不再性感。当平台内的博主种草内容越来越多,内容生态的天平开始向商业化倾斜的时候,平台的内生流量增长也就变得更难了。

增长更难,“锅”不在小红书,而在于注意力通缩是个客观规律。小红书内容生态丰富,无效的信息也就越多,劣币驱逐良币,软广越来越多,真实的分享也就会越来越少。去年一季度时,2024年第一季度,小红书的UGC占比约90%,小红书“种草达人”中,68.06%为粉丝数小于5000的“素人”。

今天的小红书UGC的内容能有多少?尤其是在引进赵露思,博主内容“寡头化”之后,小红书的素人内容还能不能撑起整个内容生态?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当平台内容的电商味儿越来越浓,博主种草也会被用户主动识别为广告。到时候,再强调兴趣,可能也难解决流量价值流失的问题。“种草”这事儿,对小红书来说,既是一种能力半径,也是路径依赖。

从强调“生活方式电商”再到现在强调“兴趣社区”,小红书显然希望完成流量与商业化的双重扩容。小红书的“种草”商业,需要有更多的水源来浇灌。兴趣这条路,抖音已经走过一遍。抖音兴趣电商的成功在前,3.5万亿GMV体量已经向市场证明了“兴趣”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同样是靠算法,凭什么抖音能做成小红书做不成?今天,小红书的用户人群,是消费市场最有购买力的人群:一二、三线城市里年轻的白领女性。今天小红书依旧是培育新品牌,做新品牌的冷启动的最佳阵地之一。

只是,小红书的“种草”模式,到底对商家还有多少吸引力?恐怕只有品牌商家们自己更清楚。

作为小红书平台上的“少数”男性用户,在用了几个月后,我还是决定把小红书卸载了。原因无他,对算法茧房下的推荐内容有点腻了。当初之所以开始玩小红书,是因为“中美网友大对账”勾起了我的兴趣。没承想始于兴趣,终于兴趣。

今天的小红书,其实有点像2016年左右的微博。当时,微博流量如日中天,成为无数新品宣发、种草的阵地,风头一时无两。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短视频崛起,微博逐渐平庸。

说到底,还是因为用户的心态变了,品牌的心态也变了,品牌的宣发阵地也变了。时下,最火的不是直播,也不是短视频,而是短剧。接下来,短剧会不会像短视频那样成为商家“种草”的新阵地?微博、贴吧的路,小红书会不会再走一遍?值得持续观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