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发布公告称,拟议分拆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独立上市。分拆完成后,阿里巴巴将继续持有斑马智行超过30%的股份。
港交所披露了斑马智行的上市申请文件,联席保荐人为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国际。
成立于2015年的斑马智行,是汽车智能网联领域的明星企业,主要从事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开发,并提供系统级OS解决方案、AI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和车载平台服务。
截至目前,斑马智行主导或参与制定了车载OS等近10项国家标准,市场份额位居第一。由斑马智行结合大模型技术推出的“元神AI”,可将人与车机的交互时间从3秒缩短至0.3秒。斑马智行还与宝马、奥迪、大众等全球一线车企合作,推动AI大模型人机交互技术量产落地。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单,斑马智行以220亿企业估值位列第331位。此前,斑马智行完成多轮融资,身后除了大股东阿里巴巴外,还有上汽集团、国投创新、云锋基金、尚颀资本等。
2015年,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共同设立“互联网汽车基金”,并成立合资公司斑马智行。2016年,斑马智行推出搭载阿里YunOS操作系统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
2018年,斑马智行首次引入外部融资,国投创新、云锋基金、尚颀资本加入股东阵营。2019年,上汽与阿里巴巴深化战略合作,重组斑马网络和YUNOS,阿里巴巴成为斑马智行第一大股东。
斑马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阿里巴巴、浙江天猫、淘宝中国、杭州灏月、上汽、嘉兴瑞佳及上海赛为仍为其一组控股股东。阿里巴巴和上汽仍是斑马智行的重要股东。
斑马智行主要向阿里巴巴提供综合软件解决方案,而阿里巴巴主要向斑马智行提供云服务、软件服务及共享服务。2022年至2024年以及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斑马智行向阿里巴巴采购的金额分别为1.79亿元、2.81亿元、2.6亿元及5430万元,分别占公司采购总额的53.5%、58.4%、50.5%及54.7%。
斑马智行主要向上汽提供综合软件解决方案及许可服务,而上汽主要向斑马智行提供硬件产品。同期,上汽的收入贡献分别为4.41亿元、4.13亿元、3.19亿元及6490万元,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54.7%、47.4%、38.8%及47.8%。
2022年至2024年,斑马智行分别实现收入8.05亿元、8.72亿元和8.24亿元。同期的亏损及综合开支总额分别为8.78亿元、8.76亿元和8.47亿元。
斑马智行解释称,亏损主要归因于对基础技术的大量前期投资、战略定价以及具有长期变现潜力的早期业务线。公司认为,这些投资已开始见效。
斑马智行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搭载量从2022年的83.5万台增长至2024年的233.4万台,复合年增长率达67.2%。截至2025年6月30日,斑马智行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在60个主机厂的逾800万辆车上搭载,覆盖超过14个国家。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按2024年收入计算,斑马智行是中国最大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按解决方案搭载量亦排名第一。IDC发布的2025年报告显示,在智能座舱领域,斑马智行的大语言模型能力在九家中国顶级汽车AI公司中排名第一。
斑马智行计划将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以进一步加强在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的技术领导地位;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及巩固领导地位,拓展全球市场;支持业务收购及扩张计划;以及用作营运资金补充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斑马智行向港交所递表,意味着上海即将跑出一个超级IPO。作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地,徐汇区已聚集千余家人工智能企业,50款大模型完成备案,占全市61%,数量居全国前列。
2024年以来,徐汇区与IDG、红杉等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合作,在六大科创街区建设了20家高质量孵化器。2021年,徐汇资本成立,注册资本超百亿元。2024年,国家及上海人工智能母基金也落地徐汇。
今年3月,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暨“投资上海”活动周举行。大会期间,上海推出了总规模500亿元的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和总规模500亿元以上的国资并购基金矩阵。
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坚持市场化运作,重点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服务等符合市区协同主导产业的项目。上海市国资并购基金矩阵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与行业龙头企业、各类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产业园区共同助力完善上海并购市场生态。
上海前瞻部署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时尚消费品、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先进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这10条重点产业链,已全面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眼下,上海显然已准备就绪,这片热土势必将跑出更多独角兽和IPO。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