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部中西医结合医院近日宣告破产清算。这家注册资本1.49亿元、拥有千张床位的医院,如今负债超2.28亿元,员工讨薪无门,患者投诉成山。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与医院相关的破产案件已达2915多条,其中2024年上半年304条,2025年上半年430条。
《财新国际》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公立医院亏损面已超过60%。医生讨薪、护士罢工事件屡有发生。
鲁西南医院因资金短缺,全体员工已有8个月未发工资。最终因债务重组无望,负债超12亿元的该院走向破产清算。
今年以来,民营医院关停消息不断。
1月,重庆全域肿瘤医院启动破产清算,132名员工被集体解约;2月,唐山南湖医院全面停诊,1400名员工开始办理离职手续;3月,北京麦瑞骨科医院拟进行破产清算;4月,潍坊潍医肿瘤医院宣布破产;5月,新长安妇产医院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6月,成都民生福音耳鼻喉专科医院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7月,榆树华正眼科医院申请破产清算,合计欠债1.26亿元;8月,黄石锦欣妇产医院有限公司申请破产。
公立医院也面临资金压力。2009年我国政府办医院负债总额为3687.2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2%;2021年负债总额增至19150.69亿元,增长419.37%,资产负债率达45.10%。
个别公立医院,如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因资不抵债被迫停业。
多数医院资金紧张,主要原因是过去几十年的疯狂扩张,导致人员过剩、床位过剩、设备过剩、资源空转。
数据显示,中国医院行政后勤人员占比普遍在25%~45%,远超欧美国家5%的水平。2023年末,中国医疗机构床位总数达1017.4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床位数为7.23张,是欧美国家的2-3倍。
床位使用情况极不均衡,三甲医院一床难求,中小医院则出现患者不够、床位过剩的状况。一些小医院为了骗取医保,甚至把乡镇敬老院的健康老人拉来住院。
新冠疫情和医疗改革的推进,彻底引爆了部分中小医院的财务危机。
新医改实行药品及耗材零加成制度,切断了医院通过药品和耗材获得的加成收入。国家对“骗保”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部分医院通过拉人住院、伪造病例、虚开药品从医保基金牟利的做法行不通。
债务越积越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实际收入越来越低,多重压力叠加,很多医院难以承受。
7月1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年版)的通知》,引导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延伸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照料老年人的需求持续上升,这也是医院转型的方向。
不少医院采取裁员降薪措施。
6月12日,“华医网”发布《医疗人才2024年薪资及就业调研报告》。参与调研的近3万名医务人员中,57.9%的人员薪酬下降,相较去年增加了20个百分点,薪酬下降呈扩大趋势。
报告显示,二三级医院降薪人员占比超过一级医院,主要来自于绩效奖金的降低;公立医院降薪人员占比超过民营医院。
与医务人员相比,医院的行政后勤人员面临更大压力。
4月13日,有网友爆料,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开始裁员,主要集中在行政后勤岗位,“清退了近30%的后勤人员,连院长秘书都被分流到导诊台”。
当医院陷入财务困境时,医生、护士和工作人员都受到波及。
与欧美相比,中国医护人员待遇一直不高。20世纪国家不富裕,医疗补助少,医护人员工资待遇低。
近年来,医护人员收入有所上升,但工作量增长更快,很多人身心俱疲。
这几年,医护人员没以前那么累,但工作稳定性“崩了”,不仅工资待遇越来越低,晋升渠道也越来越窄。
很多医生调侃,“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2025年高考,临床医学录取分数大幅降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广东省内的投档最低位次从去年的71522降至今年的93155,降幅超过2万位。
高材生逃离临床医学,是值得警惕的社会信号。
当“白大褂”的光环褪色为“劝退”的警示,当无影灯下最需要的身影开始流失,每个人的生命防线,又将何处安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