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晚间,上市公司江苏国泰发布多则公告,在资本市场引发广泛关注。这家总市值仅124亿元的上市公司宣布,拟使用不超过120亿元(含)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同时计划以不超过18.306亿元(含)的闲置自有资金开展证券投资,两项合计金额高达138.3亿元,超过公司当前总市值11%。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国泰同日宣布终止总投资15.38亿元的年产4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一边大手笔理财投资,一边终止锂电项目,公司的资金操作方式引发市场热议。
投资者纷纷质疑其合理性,认为公司账上资金未用于主业扩张或产业并购,反而大举进军股市,存在“不务正业”之嫌。此外,公司近年财务行为显示,自2022年起多次动用巨资进行理财与证券投资,但投资业绩并不理想,累计亏损已超7000万元。
公告显示,公司委托理财范围包括结构性存款、收益凭证、大额存单、国债逆回购等,单笔理财产品期限最长不超过36个月。证券投资方面,投资方式包括新股配售或者申购、证券回购、股票及存托凭证投资、债券投资等。
江苏国泰强调此举是“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但上述计划的资金规模远超公司2025年上半年5.45亿元的净利润,甚至超过公司最新总市值123.7亿元。公司在公告中提示金融市场风险,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回溯投资记录,江苏国泰近年来多次进行证券投资,但收益表现不佳。例如投资申达股份亏损近30%,并长期持有成为第三大股东;投资朗诗绿色管理累计亏损5765.6万元。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证券投资当期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1910.06万元、576.27万元、-881.54万元及-268.55万元,累计亏损达7195.60万元。
与此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下滑,2022年以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36.57亿元降至2024年的16.87亿元。今年上半年虽然同比增长80.56%,但仍为净流出2.15亿元。
研发投入方面,公司连续三年减少,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1.27亿元、0.88亿元、0.76亿元、0.36亿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公司销售费用常年维持在数十亿元水平,高管薪酬整体较高,总裁助理年薪达775万元,多名高管年薪超500万元。
江苏国泰此次计划引发市场对其治理结构与发展战略的广泛质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