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烫牛肉米线热潮退去,多地门店批量闭店

年初凭借“30秒出餐+高性价比”模式,生烫牛肉米线店迅速在全国铺开,头部品牌门店扩张至500多家,签约门店达700家。但短短数月后,该品类迎来闭店潮。

南京一家鲜烫牛肉米线店开业不到一个月即歇业,社交平台上“门店转让”、“设备急售”信息密集出现。曾经排队爆满的门店,如今正快速关闭。

从上海、广州到南京、成都,多地门店出现闭店情况。南京江宁万达附近一家以“新鲜牛大骨熬汤”为卖点的生烫店,5月开业,7月搬空;广州天河北一家曾日日爆满的米线店已暂停营业;上海有创业者投入20多万元开店,两个月后黯然退场。

连锁品牌同样受到影响。上海柳州路的阿佑生烫牛肉米线店开业时大排长龙,如今已关门,玻璃门上贴有“房东出租”字样。虹口区该品牌去年开设的一家门店也已停业。

部分仍在营业的门店上座率大幅下降,即便位于商场、医院等人流密集区域,饭点也无人问津,与周边餐厅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闭店潮出现,加盟纠纷也频频曝光。有创业者支付2.98万元加盟某品牌,日均营业额仅约200元,毛利率20%,苦撑三个月亏损10万元后关门。在常州,有人以10万元加盟开店,仅营业十几天便急于转让。

二手设备市场成为退潮见证。58同城、抖音等平台上,“生烫牛肉米线店转让”信息激增。福州台江区一家197㎡旺铺带品牌转让无人问津;广州某地铁口门店虽人流不断,仍难逃闭店命运。

二手设备以极低价格抛售,10元3张的椅子、400元三层展示冰柜、原价上万的烧烤炉降价至600元,大量九成新设备充斥市场。

生烫牛肉米线的热潮未能持续,多地开始批量闭店。跟风式开店导致同质化竞争激烈,产品缺乏差异化,难以形成复购。

在广州某热门商圈,500米范围内密集开设5家同类门店,装修风格相似,价格竞争激烈,最终导致客流稀释,门店关闭。

消费者对生烫牛肉米线的新鲜感消退后,发现产品与普通牛肉米线差异不大,形成审美疲劳。部分门店虽主打性价比,但加价后价格可达二三十元,性价比优势减弱。

生烫牛肉米线的兴衰反映出餐饮行业“一阵风”式发展的共性问题,营销噱头盖过产品本质,加盟扩张忽视市场规律,最终导致风口变为泡沫。

这一现象警示餐饮从业者,应注重产品本质,通过供应链深耕、品控提升实现长期发展,而非依赖短期营销热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