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亿单身人群推动“一人食”餐饮风口崛起

一人食模式餐厅正迅速在北上广深核心地段扩张。广州天河路附近上班的小羽发现,附近出现了多家主打一人食的餐厅,如一心一面拉面馆,采用隔间设计,服务通过布帘缝隙完成,提升了用餐仪式感。小羽还常选择一人食肉米堡和烤肉餐厅。

这类餐厅形式多样,包括快餐式拉面馆、日式猪排店、烤肉店、火锅店等,多采用隔间设计,强调用餐私密性。拉面馆多为单店或少数连锁,如广州的一心一面、超力家拉面馆,以及北京三里屯的23座面馆。这些设计最早源自日本一兰拉面,并获得专利。

另一类为板前料理模式,提供精致用餐体验。上海“孤独的寿喜烧”已开设5家门店,吸引潮男潮女。广州天环广场的焱铁烧·黑毛和牛专门店、正佳广场的夕立天妇罗专门店等,也采用该模式。

还有传送带模式的回转寿司、转转火锅等品牌,如一围肥牛小火锅、围辣小火锅等,在全国快速扩张。寿司郎、滨寿司等回转寿司餐厅在一二线城市引发排队热潮。头部品牌如海底捞推出“举高高”小火锅副牌,必胜客开设“Pizza Hut Wow 乐享店”,提供适合一人食的菜品。

“一人食”模式源于日本,单身人口占比超35%。日本一兰拉面2013年进入中国香港,首店开业连续排队7天7夜,单次等候达4小时。日本经济学家三浦展预言孤独将是未来最大经济风口。

全球范围内单人旅行搜索量激增,Airbnb数据显示今年春季单人旅行搜索量同比增80%。超四分之一美国人称前一天所有餐食均独自享用。中国单身人口已突破2.4亿,专家预测将超3亿。老龄化、少子化叠加不婚、丁克观念普及,个体化生存成主流。

外卖平台数据显示,标注“一人食”标签的商家点餐率提升26%,预制菜小份装销量增长35%。社交平台一人食话题热度高,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超41.6亿次,小红书浏览量超30亿。

一人食的流行本质是消费生态升级,反映年轻人主动选择单身与孤独。一人食餐厅满足“不想将就”的需求。经济学家指出,当下消费者更具“社交理性”,关注社交额外成本,如品牌溢价与社交精力消耗。独自就餐避免隐形成本。

零接触就餐模式受年轻人青睐,从点餐到用餐均可独立完成。板前料理等“小而美”精致模式满足“悦己消费”需求。消费者愿为更好服务与产品支付溢价,因这些商品承载不将就的生活态度。

消费者对“选择自由”“分量可控”“体验多元”有深层追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5.79%消费者选择一人食餐厅因单人套餐无需担心分量。许多餐厅推出丰富产品矩阵,如围辣小火锅提供上百种食材。西贝太原门店数据显示,非节假日时段女性消费者占儿童餐消费群体58%。美团平台18-30岁用户占“儿童餐”搜索量43%,近40%购买者为年轻女性。

中国一人食市场正快速增长。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2025年将突破万亿,复合增长率约22%。

一人食市场带来餐饮行业运营效率提升。如一兰拉面采用“自助化+轻量化”模式,门口自动售票机实现点餐-收款-出票全自助,厨房专注制餐无需与顾客沟通,前厅无需大量服务员巡台,人工成本占比从行业平均20%降至10%以内。

一人食场景天然自带高效基因,消费者用餐目标明确、节奏快。数据显示,一兰拉面平均用餐时间比普通拉面店缩短30%以上,形成“效率越高→成本越低→体验越好→客流越稳”正向循环。

同时,一人食带动消费场景升级。三浦展指出,解决孤独靠文化。餐饮行业不再局限于单人餐位设计,而是构建多元场景满足独居者便捷、情感、社交、个性化需求。

宠物友好型餐厅让单身养宠人群可带宠物就餐,满足情感陪伴需求。24小时餐厅解决加班族、夜猫子就餐问题,打造深夜疗愈空间。一人食万亿市场成为消费领域差异化竞争新战场,考验企业运营效率与消费者情感洞察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