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午间,老铺黄金(6181.HK)披露了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23.54亿元,同比增长250.9%;净利润22.68亿元,同比增长285.8%,营收与利润均远超去年同期水平。
但财报披露后,老铺黄金股价却连续两天下跌。截至8月22日,报收728.5港元/股,总市值1258亿港元,较8月20日盘中最高股价下跌8.4%。
实际上,在中报披露之前,老铺黄金的股价已经历近一个月的大跌。6月28日,公司经历上市后的第一次大规模解禁,受持续减持和配股扰动等因素影响,7月份市值跌去约677亿港元。
尽管财报数据亮眼,为何没能止住股价下跌?
今年一季度,老铺黄金股价还在延续去年的飙涨趋势。进入5月,公司突然宣布配售新股再融资;到6月末进入解禁期,早期投资机构如黑蚁基金、复兴基金等陆续减持出清,被市场视为“缺钱”信号,股价随即走低。
老铺黄金表示,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影响金价走势预期、大宗交易套利行为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7月份股价大跌。
不过从业务和营收角度看,公司仍保持“狂飙”态势。中报显示,公司主要营收来自“足金产品”销售,上半年该业务收入达88.3亿元,同比上涨250.9%,占总营收的99.9%。
老铺黄金产品为一口价足金,以手工古法工艺和设计为卖点,单价多在万元以上。由于款式独特和“保值”心理,其产品被称为“黄金界爱马仕”,甚至催生黄牛代购。
截至上半年,老铺黄金忠实会员约48万名,较上年底增长13万名。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投诉也不断增多,有用户反映金饰出现变色发黑、掉钻等现象,维修后仍不满意,甚至引发诉讼。
招股书显示,老铺黄金2018年以前以外包生产为主,目前自产比例约60%,外包占比在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36%、32%、41%。
“一口价”金饰正成为消费投诉重灾区。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相关投诉已超7000条,涉及多个知名品牌,主要问题包括不标克重、溢价过高等。
为何消费热潮仍在,财报数据亮眼,却未能提振投资者信心?
老铺黄金试图与宝格丽、爱马仕等奢侈品竞争,但过度依赖黄金原料、渠道扩张与品牌稀缺性定位的矛盾,令投资者产生疑虑。
财报显示,老铺黄金客群与国际奢侈品品牌重合度达77.3%。但其中仍有不少价格敏感用户,关注满减和折扣,购买更多是出于工艺和样式吸引,而非身份象征。
此外,老铺黄金的古法工艺已被深圳水贝工厂仿制,价格便宜30%-50%。普通款式甚至可完全还原,部分消费者因此选择高仿产品。
在二手市场,老铺黄金回收价仅为原价的7-7.5折,品牌溢价尚未被广泛认可。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老铺黄金的核心壁垒在于产能和渠道优势,但要在品牌心智上达到爱马仕级别,仍需10年以上沉淀。
为打造奢侈品形象,老铺黄金在门店装潢、会员服务等方面加强包装,如仅入驻高端商场、提供依云矿泉水、GODIVA巧克力等,并大幅增加研发开支,开设海外首店。
然而,无论是毛利率还是客群覆盖,老铺黄金与顶奢品牌仍有差距。全球顶级奢侈品毛利率普遍在60%-80%之间,而老铺黄金受金价影响,上半年毛利率仅为38.1%。
公司近期发布公告,将于2025年8月25日进行产品价格调整。
在中报业绩说明会上,创始人徐高明未明确回答品牌建设问题,仅表示未来将把世界经典文化符号作为商品开发重点。
财报显示,老铺黄金上半年境外市场营收占比12.9%,但增速达455.2%,显示其国际化战略正在推进。
想成长为顶奢品牌,老铺黄金仍需做时间的朋友。未来如何在金价上行周期结束后保持竞争优势,建立难以复制的品牌壁垒,将是其叩开顶奢大门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