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客营销策略分析:从尖叫星期三说起

必胜客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一直落后于同属百胜集团的肯德基,在产品本土化、门店扩张和运营方面都不及后者,营销层面也缺乏鲜明特色。

近期,必胜客的“买一送一”活动成为其主要营销亮点。在“尖叫星期三”活动中,必胜客尝试通过价格策略吸引消费者,但整体营销效果并不理想。

01

民间创意的价值

必胜客在消费者心中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考试、买房、买车等重要事件前,一些人会选择吃必胜客祈求好运。必胜客也曾尝试推出相关主题活动,但效果不佳。

主要问题包括活动策划松散,社媒传播碎片化,创意缺乏新意,甚至有抄袭嫌疑;周边产品不够丰富,用户生成内容(UGC)稀少;用户洞察不足,未能形成强有力的传播核心,导致“求必胜”的品牌心智未能深入人心。

对比来看,Timberland(添柏岚)成功将民间别称“踢不烂”转化为品牌标签。这一创意来源于经销商,品牌方将其策划为系列视频,大规模投放后成功塑造品牌形象。“踢不烂”既体现了产品耐用性,又承载了坚韧精神文化。

02

营销三大核心策略

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品牌活动,许多品牌效仿推出星期几类营销,但难以超越前者心智。

必胜客虽尝试推出“尖叫星期三”,但命名随意,缺乏独特性,明显是在蹭肯德基的活动玩法,消费者认知度低。

其实,必胜客拥有“必胜”这一核心概念,若能推出“必胜星期X”系列,主打每周某一天吃必胜客带来好运,或庆祝好事发生时去必胜客,将更容易形成品牌心智。

总结必胜客的营销经验,得出三条核心策略:

第一、营销要集中资源,聚焦一个领域,长期坚持。例如肯德基“疯狂星期四”已运营多年,瑞幸则专注于联名营销,形成稳定策略。品牌应避免盲目跟随热点,而应建立自己的主线,集中营销预算,撬动用户心智。

第二、营销活动要有品牌特色。可以模仿、跟风、追热点,但必须围绕品牌核心心智持续打造。如可口可乐坚持“快乐水”概念,王老吉主打“怕上火”概念,长期坚持可建立稳固市场地位。

第三、优秀创意常来源于民间。例如“踢不烂”最初是民间称呼,经品牌策划后广泛传播;“疯狂星期四”也是因用户二创走红。品牌方应重视用户共鸣,顺水推舟,将民间创意扩大化,形成品牌营销事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