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九毛九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收入同比下滑10.1%,净利润缩水13.7%。
半年之间,公司关掉88家餐厅,占总门店数的逾一成,这是自上市以来最猛烈的一次收缩。
面对收入下滑、利润承压、同店销售全线告负,九毛九选择了“壮士断腕”:关掉低效门店、重塑现金牛“太二”、把供应链推向市场。
收缩瘦身:关店88家,占比超10%
8月22日,九毛九交出了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营收27.53亿元,同比下滑10.1%;净利润5871万元,同比下滑13.7%;而核心经营利润的跌幅更是扩大至37%,显示盈利质量正快速恶化。
集团也被迫猛踩刹车。半年内,门店总数从807家缩减至729家,净关店88家,收缩幅度超过10%。与之对照,新开门店仅10家,且包含加盟或合作模式开出的店铺。
关店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租赁协议与届满后中止,部分餐厅的表现为未如理想。这是一场主动的“瘦身手术”,把不达标的门店切掉,以减轻包袱。
这背后,正是同店销售的持续承压。2025年上半年,太二同店销售下滑19.0%,怂火锅跌20.1%,九毛九餐厅亦降19.8%。
而且这并非偶发,同店下滑实际上贯穿了整整6个季度——自2024年初以来,三大品牌同店销售始终维持双位数跌幅。
客流的流失被直接反映在翻台率上,上半年,太二的翻台率从3.8次降至3.1次,怂火锅从2.0次降至1.7次,九毛九餐厅则从2.8次降至2.5次。
店铺层面经营利润率方面,太二仍保持在13.4%,相比去年同期仅下降0.4个百分点;九毛九和怂火锅则大幅下滑,分别从16.9%降至12.7%、从8.6%降至3.6%,跌幅达4.2和5个百分点。
尤其是怂火锅,客单价也从110元降到99元,集团仍在持续调整菜单及菜品价格。此前,怂火锅的客单价已经连续下降了4年。
九毛九的困境,正是整个中式连锁餐饮的一个缩影:消费趋紧、客流走弱、模型失速。关店不是终点,而是一次被迫的自救。
转型鲜活
太二新模型最高翻台8次
在九毛九的版图中,太二依旧是无可撼动的核心。2025年上半年,这一品牌贡献了集团逾七成营收,是名副其实的“现金牛”。
过去两年,太二尝试过多个“小修小补”:取消“只能四人以下就餐”的特殊规则,开放加盟,引入促销活动,甚至尝试外卖卫星店。
但这些举措更多是“战术微调”,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酸菜鱼品类红利见顶、消费者需求转向“鲜活、现做”的市场压力。
真正的转型节点出现在2025年3月。太二在广州三家门店启动“5.0鲜活模型”,在产品、场景和服务上进行彻底改造:
菜品从“酸菜鱼大单品”拓展为“活鱼、鲜鸡、鲜美牛肉”三大主打,并配合更丰富的热菜结构。
店内增设鲜活食材展示区,强调“看得见的新鲜”;厨房改为全明档,烹饪过程一览无余。
装修转为原木色新中式风格,环境更舒适,适配多人堂食、家庭聚会的轻正餐需求。
招银国际的研报显示,太二的“鲜活模型”并非轻量尝试。以大型门店为例,每家翻新投入高达180–200万元,工期约45天。
但回报同样可观:工作日翻台率稳定在4–5次,周末更能冲到6–8次,远超集团整体水平。
对于面积较小的门店,则有一套“轻改造”方案:投入20–30万元,几天即可完工,同店销售平均提升约30%。
二季度,太二加速调改,已有57家门店完成改造。一些非调改门店,门店也开始强调“鲜活”的卖点,并且进行菜单结构的调整。
最新财报也显示了一些积极迹象:太二的客单价从71元回升至73元,太二同店销售的下滑幅度在2025年第二季度逐月收窄。
管理层透露,下半年计划再调改100–150家。若一切顺利,鲜活门店将达到157–207家,约占太二总量的三分之一。
太二的5.0鲜活转型,本质上是九毛九对困境的正面回应:与其死守旧模式,不如主动求变。
这一战能否成功,将决定九毛九能否熬过寒冬,也会给同行,尤其是大单品店,提供一条可复制的生存样本。
货品销售大增140%
多款商品上线山姆
中国餐饮正在进入存量时代,餐饮市场竞争激烈,消费需求亦不断变化。餐饮企业更加拼效率、拼供应链与抗风险能力。
2021年,九毛九集团投资建设的全国供应链中心在广州南沙奠基,总投资五亿,以大湾区为中心,通过中央厨房辐射全国餐饮市场。
如今,这座供应链中心已提前进入试运营,不仅覆盖核心品牌食材的粗加工与配送,还开始承担外销产品生产、商超供货以及线上零售的任务。
而在最新季度,来自货品销售的收入,从5496万提升至1.32亿,同比大增140%,占据总收入的比重从1.8提升至4.8%,这是集团整体收入中唯一实现高速增长的板块,凸显供应链商业化的潜力。
在山姆会员店,九毛九上线了太二青花椒酸菜鱼、太二松鼠桂鱼、九毛九西北卤牛腱拌凉皮、九毛九手抓烤羊排等菜品,表明其产品力受到零售端的认可。
随着供应链中心逐步达产、对接更多第三方客户,九毛九的供应链业务将形成“门店 + 外销”的双轮驱动。
并且,公司通过数智化转型,将赋能供应链各环节的计划和调度,提升周转速度,降低库存水平、食材损耗率,同时确保食材的新鲜度。
对外开放供应链的本质,是把企业的“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引擎”。这一布局为九毛九提供了一条餐饮主业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它未来能否成长为类似颐海国际或蜀海供应链,仍值得持续观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