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我的果冻~”这句经典广告语曾在20世纪90年代广泛传播,成为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作为果冻领域的代表品牌,亲亲食品集团(以下简称“亲亲食品”)在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6.0%,毛利同比下滑10.2%。核心产品果冻、膨化食品的销售额同步下滑。
2024年,亲亲食品通过收缩投资实现扭亏为盈,但主业竞争力不足、产品创新滞后、研发投入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公司转型面临挑战。
1985年,创始人吴火炉创办晋江安海梧埭面粉厂,三年内扩展至三家。受新加坡虾条生产商启发,他于1991年创立亲亲食品,并凭借“亲亲虾条”迅速走红。1998年,公司改制成股份制企业。
2008年,吴火炉将公司51%股权以2.29亿元转让给恒安国际。恒安国际时任董事长许连捷亲自出任亲亲食品董事长。恒安国际当时专注于卫生巾、纸尿裤、纸巾等个人卫生用品,2008年营收已达80亿港元左右。
恒安国际提出“中国顶级家庭生活用品供应商”战略目标,休闲食品作为快消品的重要分支,与家庭场景高度契合,成为其多元化首选。因此,恒安国际选择收购亲亲食品股权,加速进军休闲零食市场。
2013年,“有毒明胶”事件重创果冻行业,亲亲食品业绩下滑。2016年7月,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2017年4月,许连捷之子许清流接任董事长,吴火炉担任非执行董事。
许清流上任后,亲亲食品开启频繁对外投资。自2019年起,公司陆续投资汉口二厂、永璞咖啡、冰青果酒、酌也、华稼食品、Taste Room、一茶一舍等品牌。除永璞咖啡外,其余品牌影响力有限。
频繁投资导致公司业绩出现波动。2021年至2023年,亲亲食品收入分别为8.60亿元、9.58亿元、9.82亿元,但同期亏损分别为8089.7万元、176.8万元、205.6万元,三年累计亏损近8472.1万元。
其中,2021年和2022年因持有的非上市投资基金价值波动,分别亏损1510万元、940万元。2024年,公司停止对外投资,扭亏为盈,实现收入9.96亿元,年度利润2113万元。
2024年扭亏主要源于非经营性损失归零。同年,公司向股东分配利润,股息为每股0.02元,总计1510.2万元,已于2025年6月完成支付。
尽管实现盈利,但核心休闲食品业务未见起色。财报显示,2024年果冻销售收入为5.31亿元,同比下降约6.5%,占公司总收入的53.2%。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5.30亿元,同比下滑6.0%;期间利润2155.1万元,同比下滑34.31%。果冻产品销售额约3.16亿元,同比下降6.6%;毛利约9220万元,同比下降13.3%。
亲亲食品目前拥有四大业务板块。果冻板块占公司收入约六成。2020年,公司引入ORIHIRO技术,推出吸吸蒟蒻果冻、蒟蒻果汁果冻等产品。
但蒟蒻果冻市场竞争激烈。溜溜梅推出“梅冻”,盐津铺子研发“果缤沙”技术,ZUO一下屁桃君推出含白芸豆提取物果冻。相比之下,亲亲食品缺乏明显差异化优势。
膨化产品包括虾条、小龙虾虾条、亲亲圈等。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约1.49亿元,同比下降2.9%,占整体收入28.1%;毛利约4330万元,同比下降2.7%。
传统渠道表现疲软是收入下滑主因。尽管公司加大出口和OEM业务,但未扭转颓势。同期,调料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17.6%,毛利下降15.5%。
糖果及其他产品包括糖果、干果、坚果、饼干、烘焙、肉干、素食零食、米酒、麻糖等。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上升0.7%,毛利增长1.6%,增长缓慢。
作为休闲零食老品牌,亲亲食品研发费用偏低。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605.2万元。同期,溜溜果园研发开支1894.8万元,盐津铺子研发费用7957.89万元,三只松鼠研发费用2838.96万元。
公司虽推出大包装分享装果冻,但未突破单一口感限制。膨化系列新品未脱离“油炸+调味”传统模式,IP联名方面也缺乏突破。转型为“健康零食解决方案提供商”仍面临较大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