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在茶饮品牌加速出海的大背景下,选择两条腿同时出海。第一条腿是茶饮出海,早在2018年9月,蜜雪冰城便在越南开设首家海外门店,截至目前海外门店数量已经超过5000家。
近日,蜜雪冰城迈出了第二条腿的出海步伐,即旗下现磨咖啡品牌幸运咖开始高调出海。8月21日,幸运咖海外首家门店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蒲种再也花园街区正式开业,该区域是当地核心居民区和商业旺区。
幸运咖保留了其中国元素的品牌视觉设计,同时融入当地文化元素。菜单信息显示,店内约有30款产品,既包括椰椰拿铁、抹茶幸运冰、阿芙佳朵等国内经典产品,也推出了抹茶柠檬、抹茶草莓椰椰及草莓冰茶等本土化产品。
开业当天,门店吸引大量消费者打卡,售出近2000杯产品。数据显示,幸运咖产品售价集中在1.5-8马币(约合人民币2.4-13元),延续蜜雪冰城在东南亚的平价路线。
幸运咖计划在马来西亚同步布局另外4家门店,均选址于繁华商业中心或高校周边。幸运咖希望借助低价策略在马来西亚市场复制瑞幸的成功模式,为后续拓展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打下基础。
在咖啡出海方面,瑞幸早在2023年4月便开始布局海外市场,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瑞幸在马来西亚已有24家加盟店,延续其在中国市场的低价策略(折合人民币5.9至8.9元/杯)。
库迪咖啡的出海时间仅比瑞幸晚了几个月,截至2025年已进入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门店数量突破2000家。库迪在定价上坚持平价路线,试图将国内商业模式快速复制至全球。
在咖啡出海的审慎派中,瑞幸在新加坡和美国市场并未采用低价策略,产品售价对标星巴克,部分产品甚至更贵。相较之下,库迪在全球市场更强调速度与低价。
另一家精品咖啡品牌M Stand也于2025年7月在日本京都开设首家海外门店,延续极简风格,主打精品咖啡慢出海模式。
马来西亚是亚太地区第三大咖啡消费市场,2024年连锁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64亿美元。星巴克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年营收超10亿令吉,本土品牌ZUS Coffee门店数量在2024年底突破586家。
ZUS Coffee成立于2019年,经营模式与瑞幸相似,在产品、定价及营销等方面均有借鉴。在东南亚市场,已有本地品牌学习瑞幸模式,并在当地形成一定规模,与中国本土咖啡品牌形成竞争。
不同国家的咖啡文化差异对本土咖啡品牌的出海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加坡、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中国咖啡品牌若想讲出区别于星巴克的故事,挑战不小。
目前,幸运咖在国内签约门店数量已突破7000家,但相较瑞幸全球26000家门店、库迪15000家门店,仍有一定差距。
幸运咖出海引发市场关注,成为继瑞幸、库迪之后第三家高调出海的大型咖啡连锁品牌。尽管出海时间晚于前两者,但其低价策略与本土化运营,仍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整体来看,中国本土咖啡品牌正在全球市场展开激烈角逐,无论是瑞幸、库迪还是幸运咖,都需在不同市场中找到适应当地需求的经营策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
以前是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现在是中国本土品牌走向世界,讲述中国咖啡品牌出海的新故事。幸运咖的海外征程刚刚起步,未来能否成为第二个瑞幸,仍需时间验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