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公司正在评估出售英国咖啡连锁品牌Costa,预计标价为20亿英镑(约合192.3亿元人民币)。据Sky News报道,可口可乐已与投资银行Lazard合作,并已接触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Costa是全球知名的咖啡品牌,被可口可乐收购前在全球30多个国家运营,拥有超过4000家门店。其业务涵盖咖啡豆零售、烘焙设备及B2B服务,被视为星巴克的强劲对手,尤其在英国本土市场曾一度超越星巴克。
2018年,可口可乐以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8亿元)收购Costa,意图切入热饮市场。时任CEO詹姆斯·昆西表示,Costa的咖啡平台使公司得以进入全球热饮领域。然而,仅7年后,这笔交易可能面临分拆。
Costa于1971年由意大利兄弟Sergio和Bruno创立,1978年转型为咖啡品牌。1995年被英国惠特贝瑞收购后走向国际市场,并于2006年进入中国,在上海开设首家门店。
可口可乐当时希望通过收购Costa补齐咖啡业务短板,包括C端门店和B端智能咖啡机业务,从而进入全球数千亿美元的咖啡市场。理论上,协同效应显著,但现实中未能实现。
星巴克在数字化转型和年轻化营销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而Costa在产品创新和数字化体验上落后,导致年轻消费者流失。星巴克的移动应用、会员系统和订单支付体系提升了运营效率,2023年其美国市场57%的销售额来自会员。
在中国市场,Costa曾是除英国本土外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但面对瑞幸、库迪等新势力的冲击,其扩张速度和供应链效率明显不足。瑞幸在2023年突破万店规模,并在2024年门店数量突破20000家。
国际品牌Tim Hortons、Peet's Coffee和Blue Bottle Coffee也在加速中国布局,而Costa则面临闭店潮和客群流失。其定位中高端、模式偏重、数字化能力薄弱,难以适应市场两极分化趋势。
可口可乐作为快消品公司,核心优势在于品牌、渠道和规模化生产,而咖啡连锁涉及门店管理、本地化运营等复杂环节,两者存在基因差异。Costa的门店业务消耗了大量管理资源,影响了可口可乐的整体战略。
可口可乐2024财年财报显示,咖啡类产品销售额全年同比下滑3%,主因是英国Costa表现不佳。剥离Costa业务有助于公司聚焦主赛道,集中资源于更擅长的快消品业务。
未来全球咖啡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新势力正将本土成功模式复制至海外市场,挑战传统品牌。供应链效率、数字化运营和成本控制成为关键,而这些正是Costa所欠缺的。
此次出售Costa或为可口可乐的战略调整,旨在止损并优化资源配置。对于擅长碳酸饮料的可口可乐而言,咖啡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快速变化使其难以维持原有布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